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
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蚁,纷纷衢路间。
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向来出处际,不愧咫尺天。
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
悬知老仙翁,为我一粲然。
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
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
车马细如蚁,纷纷衢路间。
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
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
向来出处际,不愧咫尺天。
风吹哦诗声,十里摇西山。
悬知老仙翁,为我一粲然。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邛州谯门的所见所感。首句“浮云在脚底,千里在眼边”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浮云仿佛触手可及,千里江山尽收眼底。接着,“攀跻忽至此,倚柱眩欲颠”表达了诗人登山的艰辛与瞬间抵达的欣喜,倚柱而立,头晕目眩,却仍能欣赏到下方车马如蚁的繁华景象。
诗人对世俗之人忙于奔走的感叹流露在“嗟汝何为者,驰驱穷岁年”两句中,他自认为是个淡泊之人,更喜欢闲适的生活。他以“我本澹荡人,此心实爱闲”表白自己的心境,即使身处尘世,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诗人进一步强调自己在出世入世之间,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准则,不因外界诱惑而改变,这在“向来出处际,不愧咫尺天”中得以体现。
最后,诗人借风吹过,自己吟哦诗歌的声音飘荡在十里的西山上,想象老仙翁听见诗声后会露出微笑,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仙翁的认可。整首诗通过登高远眺,寓言自我心境,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杯汝知乎,酒泉罢侯,鸱夷乞骸。
更高阳入谒,都称齑臼,杜康初筮,正得云雷。
细数从前,不堪余恨,岁月都将曲糵埋。
君诗好,似提壶却劝,沽酒何哉。君言病岂无媒。
似壁上雕弓蛇暗猜。
记醉眠陶令,终全至乐,独醒屈子,未免沈灾。
欲听公言,惭非勇者,司马家儿解覆杯。
还堪笑,借今宵一醉,为故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