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
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
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
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
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山村风光图。"法云但见脊,细路埋桑麻"两句,通过对法云寺半隐半露的描述,以及道路被野草所覆盖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远离尘世、幽深静谧的地方。接下来的"扶舆度焰水,窈窕一川花"则透露出诗人在炎热夏季,乘坐轿子通过波光粼粼的河流,抵达了一片隐秘而美丽的溪谷之中。
"一川花好泉亦好,初晴涨绿深于草"更是对这片山水景致的赞叹。诗人欣赏着清澈的溪流和盛开的花朵,以及初夏晴朗天气下,植物生长更加繁茂的情景。
最后两句"汲泉养之花不老,花底幽人自衰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中水源滋润下的生命力和持久美丽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在这宁静环境中的情感体验,那就是在花丛中隐藏起来,忘却世俗烦恼,自得其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安详。
父老香花夹路催,朱幡那忍更徘徊。
弓张至此尤宜弛,珠去安知不复回。
海上有艘堪致粟,洛中无篚胜生财。
泉人毕竟修何福,消得西山两度来。
蕉荔漫山雾雨繁,虬须客子悔南辕。
久留闽囝谁堪语,却忆番君可与言。
豪杰虽穷留气在,圣贤不死有书存。
归时洗换征衣了,拣个深山紧闭门。
疏屡循墙诏屡催,绣衣安得更徘徊。
直从象窟埋轮去,曾向龙墀折槛来。
度岭尊尧心未已,登台叫舜首频回。
遥知行橐无南物,驿使归时且寄梅。
壮于蒳子大于榛,咀嚼全胜曲糵春。
俚俗相传祛瘴厉,方书或谓健脾神。
素知鲸量安能醉,但取鸡心未必真。
一笑何妨玉山倒,贫家幸自有苔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