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其七》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其七》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六言诗

五通老便成精,龟毛何必三尺。

一锤打破虚空,针线无缝难识。

(0)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真理的独特见解。

“五通老便成精”,开篇即以“五通”(指佛教中神通广大、能知过去未来、能见无形之物的五种神力)的老者比喻为“精”,暗示了生命的本质与力量。这里的“精”不仅指生命力,更蕴含着智慧与灵性的觉醒,强调了内在精神的力量超越外在形式。

“龟毛何必三尺”,借用“龟毛”这一形象,比喻事物的本质或真相往往隐藏于细微之处,不在于表面的长短或大小。这里强调的是洞察事物本质的重要性,而非被表象所迷惑。

“一锤打破虚空”,“虚空”在这里象征着未知、无常或宇宙的本源。诗人以“一锤”打破虚空,寓意通过直觉、顿悟或行动,能够穿透表象,触及事物的核心,揭示宇宙的真理或生命的奥秘。

“针线无缝难识”,最后两句以缝合衣物的针线比喻,说明即使事物看似紧密相连,难以分割,但通过深入理解或洞察,仍能找到其间的缝隙,揭示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异。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世界万物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以及寻求内在统一与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探讨了生命、宇宙与真理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精神力量、事物本质、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赠恒斋葛太医·其一

吴下谦谦抱朴孙,妙年应遇长桑君。

素心皦皦恒如月,一寸灵苗手自耘。

(0)

过繁昌

江山互映带,竹树渺隐见。

居人江山閒,安处忘古县。

泊舟穴子初,旧观俨自荐。?山高搀云,云际抹深靛。

慰我尘埃容,嘉此烟雨面。

山脚惯奔走,尉曹分卑贱。

县人应指似,鬓改颜状变。

漂零渠未知,忧患尝欲遍。

俛仰二十年,转眄阅蜚电。

故人半在亡,在者或海甸。

明朝理去楫,山影暝江练。

安得人如山,来往长相见。

(0)

寄陈居仁二首·其二

尚记诛茅柳外堤,水光摇雾润窗扉。

桑间曾是僧三宿,海上能忘鹤一归。

野店樽罍醅脚酽,比邻鸡鹜稿头肥。

解颜一醉平生事,更向行藏计是非。

(0)

次韵寄汪教授二首·其二

客路何人起病怀,论交今得谪仙才。

每当玉麈玄谭胜,不问铜壶漏箭催。

鲁泮旧常烹瓠叶,广平聊复赋江梅。

揆予傥可陪英轨,莫向诗筒靳往回。

(0)

次韵张守劝农·其二

眼向囊书老不明,合遵宽教事农耕。

雨馀骤变菖条绿,晓起欣聆布谷声。

谭笑俾民无死徙,丰凶转手有虚盈。

衰翁倍荷殷勤意,缄致无非翠织成。

(0)

再次韵答许节推二首·其二

步屧巉岩屏骑旌,松风茵露为谁轻。

已无桃李擅春事,忽有鸟乌啼晚晴。

羽客不妨同水厄,宿酲端解败诗情。

开缄又拜同寮赐,锦段中含掉尾鲸。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