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如馆舍,命似寄宿客。
客去馆舍空,知是谁家宅。
此身如馆舍,命似寄宿客。
客去馆舍空,知是谁家宅。
这首诗以寓言的方式,通过“此身如馆舍,命似寄宿客”的比喻,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诗人将自己比作临时借住的客人,馆舍象征着身体,而“命似寄宿客”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不可控性。接下来的两句“客去馆舍空,知是谁家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通过描绘客人离开后馆舍变得空荡,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归宿的疑问——在生命的尽头,我们最终会归于何处?这不仅触及了生死哲学的核心,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沉追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明快,寓言式的表达方式使得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引发了对生命本质和存在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王梵志独特的诗歌风格,也体现了唐代文学中对于生命、死亡及存在意义的广泛探讨。
清房洞已静。
闲风伊夜来。
云生树阴远。
轩广月容开。
宴私移烛饮。
游赏藉琴台。
风猷冠淄邺。
袵舄愧唐枚。
关梁闭。
方不巡。
合国吹。
飨蜡宾。
统微阳。
究终始。
百礼洽。
万祚臻。
浮云西北起。
飞来下高堂。
合散轻帷表。
飘舞桂台阳。
遥阶收委羽。
平地如夜光。
眷言金玉照。
顾惭兰蕙芳。
炎光缺独雅。
宗霸拯时伦。
龙德待云雾。
令图方再晨。
岁远荒城思。
霜华宿草陈。
英威遽如是。
徘徊歧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