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秋来共赏花尊,已过重阳菊始繁。
草木自荣霜后气,泽陂能纳国中喧。
坐娱光景宜吟醉,暂绝风埃得晤言。
不似昔年诗社日,追陪重辟抗风轩。
及秋来共赏花尊,已过重阳菊始繁。
草木自荣霜后气,泽陂能纳国中喧。
坐娱光景宜吟醉,暂绝风埃得晤言。
不似昔年诗社日,追陪重辟抗风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赏菊的画面,诗人与友共赏花尊,正值重阳节前后,菊花竞相开放。草木在霜后更加鲜荣,显示出一种生命力。泽陂之地宽广,可以包容国中所有喧闹。坐于其间,光景宜人,即可吟咏诗词至醉。风尘俗事暂时抛却,也能得到片刻的清净自在。这与昔日聚首作诗时的情景不同,那时追随节庵先生,共同抵御世间纷扰,如今则是独自沉浸于赏菊之乐。整体意境淡雅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感受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远屿霭将夕,玩幽行自迟。
归人不计日,流水闲相随。
辍棹古崖口,扪萝春景迟。
偶因回舟次,宁与前山期。
对此瑶草色,怀君琼树枝。
浮云去寂寞,白鸟相因依。
何事爱高隐,但令劳远思。
穷年卧海峤,永望愁天涯。
吾亦从此去,扁舟何所之?
迢迢江上帆,千里东风吹。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捲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鱼竿。
蔼蔼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