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
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
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
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
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
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
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
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
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或庆典,可能是皇家举行的某种祭祀活动。开头两句“泰陵遗乐何最珍,綵绳冉冉天仙人”表达了对古代遗风的怀念和尊崇,以及对参与者神采奕奕的描写。
第三、四句“广场寒食风日好,百夫伐鼓锦臂新”则描绘了活动举行的情景:在一个寒冷但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群武士身着华丽服饰,手持乐器和武器,参与庆典。
接下来的两句“银画青绡抹云发,高处绮罗香更切”则是对女性舞者衣饰和香气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第七、八句“重肩接立三四层,著屐背行仍应节”可能是在描述某种形式的舞蹈或队列移动,这些动作似乎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
紧接着,“两边丸剑渐相迎,侧身交步何轻盈”则描绘了舞者或武士们持剑交错前进的场景,他们的动作轻盈而优雅。
第十一句“闪然欲落却收得,万人肉上寒毛生”表达了一种紧张和惊怖的情感,这可能是观众对即将发生事件的反应。
随后的两句,“危机险势无不有,倒挂纤腰学垂柳”则继续这种紧张气氛,似乎在描绘一种极度的危险或挑战,以及参与者们为了达成某种效果所做出的努力。
最后三句“下来一一芙蓉姿,粉薄钿稀态转奇。坐中还有沾巾者,曾见先皇初教时”则表明活动已经结束,参与者的姿态如同出水的荷花一般优雅,而场内还留有几位观众,他们或许是对这种仪式有着深刻记忆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服饰、香气、乐器、武器和舞蹈动作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个宏大而精彩的场面,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历史感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薄醒残睡。又四更天气,明月新来太无赖。
记去年,今夕双影晶帘,曾见汝、一点窥人微醉。
瑶台天外路,依约年华,甚到圆时越憔悴。
料脂香啼曙,镜粉敲寒,算未减花底天涯滋味。
待互倩素娥愬殷勤,万一梦魂儿断鸿能寄。
旧迹重荒,剩残垒、指点承平游处。
北兰寺废,画栋片云成雾。
网船唱晚,料无复、藏园词句。
空自访、贤守碑题,更寻傍城斜路。江州谢家治谱。
到于今尚想,南朝风度。南唐又过,说甚澹台徐孺。
转车腹痛,似听得、往年笳鼓。
应替我、细数流光,不须吊古。
渲染新图,犹略有、孟家风味。
弈局人、荒琴不御,蝉签重理。
静对盆兰花气袭,倦依篱豆茶香递。
正风吹、落叶似翻书,可人意。朝读向,秋阴底。
暮读向,秋声里。分刚日柔日,读经读史。
疑义偶通开口笑,讹文随订从头记。
指天边、雁字一行行,谁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