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骖鸾不御风,腾身拖袂便乘空。
方从碧海游三岛,却驾烟霞上紫宫。
不用骖鸾不御风,腾身拖袂便乘空。
方从碧海游三岛,却驾烟霞上紫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飞仙的形象,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色彩。诗人以“不用骖鸾不御风”开篇,巧妙地运用了“骖鸾”和“御风”这两个典故,分别指代乘坐鸾鸟和驾驭风云飞行的传统神话场景,但在这里诗人却以“不用”二字轻轻带过,展现出飞仙自由自在、无需借助外力就能翱翔天际的独特能力。
接着,“腾身拖袂便乘空”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飞仙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腾身”展现了飞仙瞬间跃起的姿态,“拖袂”则形象地表现了衣袂随风飘扬的景象,整个画面既动感十足又充满诗意。这句诗不仅描绘了飞仙的行动,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境界。
“方从碧海游三岛”进一步扩展了飞仙的活动范围,将读者的想象带入了一个神秘莫测的海底世界,与“三岛”这一传说中的仙境相呼应,营造出一种既现实又超现实的氛围。这里“游”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飞仙在水下的自由穿梭,也暗含了其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最后,“却驾烟霞上紫宫”收尾,将飞仙的旅程推向了另一个高度——“紫宫”。这里的“烟霞”象征着缥缈的仙境,而“上紫宫”则意味着飞仙达到了一个更为神圣、尊贵的境地。这一句不仅展现了飞仙最终达到的理想境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构建了一个既具神话色彩又富含哲理思考的意境,展现了飞仙自由、超脱而又充满探索精神的形象,令人回味无穷。
话兴亡千古,试听取,是和非。
爱海雨江风,娇莺雏凤,相和相催。
泠泠一声徐起,坠梁尘、不放彩云飞。
按止玉纤牙拍,细倾万斛珠玑。又如辩士遇秦仪。
六国等儿嬉。看捭阖纵横,东强西弱,一转危机。
千人洗心倾耳,向花梢、不觉月阴移。
日日新声妙语,人间何事颦眉。
去质贪华,还淳复古,本源浊以徐清。
卑谦处厚,能弊不新成。
知足无荣无辱,彝然御、非躁非轻。
还知否,存亡得失,进退若亏盈。
如斯全可道,心中出屑,眼里抽钉。
瞳蒙奕羽,虚谷旷然明。
三气氤氲密降,纯阳焕、形释心凝。
归来处,风恬浪净,明月照寰瀛。
处世为人,德重恩深,莫过二亲。
始怀胎十月,三年乳哺,回乾就湿,多少辛勤。
长大成人,心生五眼,外姓调唆各令门。
谁省悟,似鸱枭□□,报应因巡。休休枉恁劳神。
更莫忘当初怀哺恩。
念灵乌返报,寒猿避箭,诚心孝敬,何况为人。
诸事不违,顺承颜色,饮膳寒温时用均。
存终始,道光于四海,德插清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