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史二十四首·其八》
《咏史二十四首·其八》全文
明 / 黄淳耀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燕昭昔下士,乐毅何贤哉。

云龙歘然合,岂必骏骨媒。

一说连五国,长驱尽东来。

残兵哭济西,青社遂成灰。

战伐天未厌,仁义我所裁。

明王忽不御,贝锦入宁台。

鸱夷待国士,駃騠赐庸才。

再拜黄鹄举,遗书使人哀。

(0)
鉴赏

此诗《咏史二十四首(其八)》由明代诗人黄淳耀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对古代君主与臣子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燕昭昔下士,乐毅何贤哉”,开篇即以燕昭王礼贤下士、任用乐毅之事起笔,赞扬了乐毅的卓越才能和燕昭王的识人之明。接着,“云龙歘然合,岂必骏骨媒”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君臣之间的默契比作云与龙的突然相合,强调了无需借助外力,君主与贤臣之间自然形成的和谐关系。

“一说连五国,长驱尽东来”描绘了乐毅在燕昭王的支持下,率领军队连克五国,最终统一东方的辉煌战绩。然而,“残兵哭济西,青社遂成灰”两句转折,指出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士兵们在济西哭泣,曾经的胜利之地如今只剩下废墟,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

“战伐天未厌,仁义我所裁”则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认为战争并未停止,而仁义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接下来,“明王忽不御,贝锦入宁台”描述了明君突然离世,导致国家陷入混乱,象征着没有明君的治理,国家将面临危机。

最后,“鸱夷待国士,駃騠赐庸才”对比了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一个像鸱夷一样等待真正的国士,另一个却将骏马赐予平庸之人,暗示了正确使用人才的重要性。而“再拜黄鹄举,遗书使人哀”则以黄鹄高飞、遗书哀伤的场景结束,表达了对贤能之士离去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探讨了君主与贤臣的关系、战争的影响、人才的使用以及明君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黄淳耀

黄淳耀
朝代:明

黄淳耀(1605~1645)明末进士、抗清英雄。初名金耀,字蕴生,一字松厓,号陶庵,又号水镜居士,汉族,南直隶苏州府嘉定(今属上海)人。曾组“直言社”,崇祯十六年成进士,归益研经籍。弘光元年,嘉定人抗清起义,与侯峒曾被推为首领。城破后,与弟黄渊耀自缢于馆舍。能诗文,有《陶庵集》。
猜你喜欢

发潭州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0)

侍太子坐诗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

寒冰辟炎景,凉风飘我身。

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

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0)

浣溪沙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

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

草堂新竹两三梢。

(0)

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0)

早秋曲江感怀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0)

秀州城外九里有竹树小桥予十八年前与友人解晦叔饮别于此今过之景物依然而解生已亡悲叹不足复成小诗

当年共醉此桥边,道旧狂歌至暮天。

得句旋题新竹上,移舟还傍乱花前。

君埋尘土骨应化,我逐风波心欲燃。

落日长号感人事,沙头寂寞上渔船。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