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王主簿乐三归自昌平志感》
《王主簿乐三归自昌平志感》全文
明 / 谢榛   形式: 古风

嗟哉宁阳簿,东北惊鼙鼓。

一身乱后回,眼见苍生苦。

伏尸满地下乌鸢,谁复盖棺归黄土。

高秋鸡犬静千家,落日桑榆空万户。

万户荒凉谁复存,昌平道上易销魂。

有时空林一秣马,野风萧飒吹蓬根。

金城晏安不可恃,长星堕地兵戈繁。

烟尘歘起天改色,敌骑杂遝当人门。

杀气遥连碣石馆,愁云更失燕丹村。

村墟四顾豺虎乱,龙荒戍卒各星散。

羌童隔河霜月中,芦管横吹夜漫漫。

狐奴山下鬼火明,车箱渠上人烟断。

大旗风动亚夫营,天意冥冥终在汉。

送君东去勿复叹,对酒且歌白石烂。

(0)
鉴赏

此诗《王主簿乐三归自昌平志感》由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对宁阳簿的遭遇及昌平地区战乱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与哀伤。

首句“嗟哉宁阳簿,东北惊鼙鼓”,以一声叹息开篇,点出宁阳簿在东北方向听到战鼓声,预示着战事即将爆发。接着“一身乱后回,眼见苍生苦”两句,描述了宁阳簿在战乱之后返回家乡,亲眼目睹百姓的苦难,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伏尸满地下乌鸢,谁复盖棺归黄土”描绘了战后满目疮痍的景象,尸体遍地,乌鸢盘旋,无人能为死者盖棺入土,凸显了战争的无情与悲惨。接下来“高秋鸡犬静千家,落日桑榆空万户”两句,通过对比高秋时节的宁静与战后千家万户的荒凉,进一步强调了战乱对社会秩序的破坏。

“万户荒凉谁复存,昌平道上易销魂”继续描绘战后的凄凉景象,昌平道上一片荒芜,令人黯然神伤。“有时空林一秣马,野风萧飒吹蓬根”则通过战马在空林中吃草的画面,以及野风吹动蓬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寂寥的氛围。

“金城晏安不可恃,长星堕地兵戈繁”警示人们即使暂时安宁,也难以持久,战争随时可能再次爆发。“烟尘歘起天改色,敌骑杂遝当人门”描绘了战事突然爆发的情景,天空变色,敌军如潮水般涌入,场面紧张激烈。

“杀气遥连碣石馆,愁云更失燕丹村”通过“杀气”和“愁云”的形象,渲染了战场的恐怖气氛,同时暗示了战争对文化遗迹的破坏。“村墟四顾豺虎乱,龙荒戍卒各星散”描述了战乱导致村庄四顾皆是混乱,守卫边疆的士兵也各自分散,无暇顾及家园。

“羌童隔河霜月中,芦管横吹夜漫漫”通过羌族儿童在霜月中的情景,以及芦管在夜晚的悠扬声音,表现了战乱对少数民族生活的影响。“狐奴山下鬼火明,车箱渠上人烟断”则通过鬼火和断绝的人烟,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死亡与荒凉。

最后,“大旗风动亚夫营,天意冥冥终在汉”表达了对汉朝军队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稳定局势。“送君东去勿复叹,对酒且歌白石烂”则是对友人的安慰,鼓励其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以酒歌自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深刻反映了战乱对社会和个人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谢榛

谢榛
朝代:明   字:茂秦   号:四溟山人   籍贯:脱屣山   生辰:1495~1575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
猜你喜欢

游骊山·其一

金玉楼台插碧空,笙歌递响入天风。

当时国色并春色,尽在君王顾盼中。

(0)

满江红

近日衰迟,但随分、蜗涎自足。

底须共、红尘争道,顿荒松菊。

壮志已荒圯上履,正音恐是沟中木。

又安知、幕下有词人,归心速。书尚在,怜鱼腹。

珠何处,惊鱼目。且依然诗思,灞桥人独。

不用回头看堕甑,不愁抱石疑非玉。

忽一声、长啸出山来,黄粱熟。

(0)

华岩僧舍耸翠

峻极攒空新泼蓝,山山头上立松杉。

高僧高处存高躅,不但云萝花作岩。

(0)

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其一

每忆家园乐,当年枉用心。

翻身期济物,明代已腰金。

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

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

(0)

访人不遇

旧径莓苔合,儿童独闭门。

踏霜归远店,凉月照空尊。

雁响蒹葭浦,风惊橘柚村。

知音在何处,凝寂欲销魂。

(0)

早发鄂渚

五里亭东晓色分,数峰连络倚青云。

回头却愧公车役,孤负沧洲野鹤群。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