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忆家园乐,当年枉用心。
翻身期济物,明代已腰金。
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
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
每忆家园乐,当年枉用心。
翻身期济物,明代已腰金。
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
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咏的作品,名为《每忆家园乐蜀中寄傅逸人(其一)》。通过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留恋。
"每忆家园乐,当年枉用心" 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当年"指的是过去,那份对家园的思念如今看来,是那么地不必要,但又是那样地珍贵和难以割舍。"枉用心"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既有对往日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无奈的接受。
"翻身期济物,明代已腰金" 这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和个人处境的深刻理解。"翻身"意味着改变或是挣脱,"期济物"表达的是希望能够帮助他人,而"明代已腰金"则指的是个人的经济状况已经改善,腰间有了积蓄。这两句传递出一种超越个人苦乐,关心社会大众的高尚情操。
"守道知无取,防奸似不任" 这两句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品德和行为标准的坚守。"守道"意味着遵循正确的人生道路,"知无取"则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什么是不必要去追求的。而"防奸似不任"则表达了诗人对防止邪恶和维护正义的坚定立场。
最后两句 "休今得休去,谁肯羡为霖" 则是在这样的情感和认知基础上,对现实中的平静生活表示出一种满足和接受。"休今得休去"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意,而"谁肯羡为霖"则是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谁会去羡慕那些如同细雨般滋润心灵的美好时光呢?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深处的感触和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展现了一个既关注个人情感,又不忘社会责任的文学形象。
徐生五十如童容,海滨之东称醉龙。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