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生五十如童容,海滨之东称醉龙。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
徐生五十如童容,海滨之东称醉龙。
著书万卷不得意,乃以饮酒藏其锋。
中秋迟我湖上月,我正飞帆度三越。
今来湖上枫叶酣,不见徐生见毛发。
武夷曾君写生手,但貌佳士不貌丑。
徐生盘薄侧理中,豪气犹能吸八斗。
笑余凡骨讵堪传,曾君为发神光鲜。
更添一个鸬鹚杓,便入徐生酒瓮边。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徐生的文人形象,他虽年届五十,却保持着童真的容颜,被称作“醉龙”,寓指其嗜酒如命,且才华横溢,却因著作未得志,转而以酒自藏锋芒。中秋之夜,诗人与徐生相约于湖上,然而未能相见,只见枫叶映红,仿佛是徐生的毛发在秋风中摇曳。
诗中提到的武夷曾君,是一位擅长写生的画家,他以徐生为模特,刻画出了其英俊潇洒的形象,而非仅限于外貌,更捕捉了其内在的豪气与才情。诗人自感凡俗,难以与徐生这样的高士相提并论,但曾君的画作却令他感到神光焕发,仿佛与徐生共饮于酒瓮边,画面生动,栩栩如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徐生独特的个性魅力,以及诗人对这位朋友的深厚情感。同时,也借由曾君的画作,将这一场景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