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苟相感,捐躯未足论。
从来有心汉,死不为殊恩。
激烈苟相感,捐躯未足论。
从来有心汉,死不为殊恩。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张穆所作的《白公堤吊五人墓》。诗中通过“激烈苟相感,捐躯未足论”表达了对五位烈士英勇牺牲精神的深切感慨与敬仰,同时也揭示了在生死面前,个人的牺牲并不足以衡量其价值的深刻哲理。接着,“从来有心汉,死不为殊恩”则进一步强调了那些为了正义和理想而献身的人,他们的死亡并非出于特殊恩赐,而是出于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悼念,更蕴含着对牺牲者高尚品质的赞美与对后世的启示:真正的英雄主义在于为信仰与正义而奋斗,即使面对死亡,也无怨无悔。诗中流露出的悲壮情感与深沉思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人性的伟大。
文章自有神,立言贵创获;
伧父浪结撰,视之如戏剧。
不惜涴屏嶂,兼嗜灾木石;
矢口任雌黄,名篇供指摘。
非关胆气粗,祗为眼界窄。
秦世吕不韦,阳翟大贾客;
悬书咸阳市,一字莫能易。
人岂不爱金,相国威自赫。
目前无定价,未是文章厄。
弹丸海中岛,淳风邹、鲁俦;
虽经丧乱馀,弦诵声尚留。
村村延塾师,各有童蒙求。
邻寓豪家子,般乐狎倡优;
挥金市狡童,蜩沸习歌讴。
歌声与笔声,异调乃相仇;
驱遣师生散,不肯容欢咻。
村人问塾师,怪事前有不?
塾师曰固然,儒术今所尤。
相彼倡优辈,扬扬冠沐猴。
或握军旅符,或司会计筹;
多有衣冠者,交驩不为羞。
学书效迂缓,学优利速售;
今日分手去,及早善为谋。
村人笑相谢,先生滑稽流;
吾儿不学书,只可事锄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