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风流老郑虔,一官爱客苦无毡;
诸生散后烽烟起,不识何人肯赠钱!
文字风流老郑虔,一官爱客苦无毡;
诸生散后烽烟起,不识何人肯赠钱!
这首诗以郑虔自比,表达了一种清贫而好客的生活态度。"文字风流老郑虔",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唐代书法家郑虔,意指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才情出众,风度翩翩。"一官爱客苦无毡",则描绘了自己身为官员却因贫穷而无法提供足够的招待,只能以热情的款待代替物质的丰盛。
后两句"诸生散后烽烟起,不识何人肯赠钱"进一步深化主题,"诸生散后"暗示了环境的变迁,可能是指战乱或社会动荡,"烽烟起"象征着局势的紧张。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感慨无人再能理解他的困境,愿意慷慨解囊。整首诗寓含了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感叹,以及对自己坚持文人风骨的坚守。
雅游逢白下,艺圃每称雄。
贤哲千秋事,歌辞六代风。
君家僧坦后,世业秘书同。
持橐为朝士,挥毫自国工。
秦淮桃渡侧,晋苑竹城中。
池解迎山简,门曾过孔融。
蹇余思岭外,薄宦滞江东。
帙束诗频寄,尊开酒易空。
顾园閒欲造,蒋径可能通。
倘得留伧父,无劳酌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