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笛声惊昼眠,乍听忽尔思凄然。
扪空零乱飘红雨,点地轻盈散紫烟。
恨入汉宫因罥蝶,愁随湘浦为啼鹃。
韶华已尽秾芳歇,指点清明又一年。
何处笛声惊昼眠,乍听忽尔思凄然。
扪空零乱飘红雨,点地轻盈散紫烟。
恨入汉宫因罥蝶,愁随湘浦为啼鹃。
韶华已尽秾芳歇,指点清明又一年。
这首《落花(其二)》由明代诗人郭槃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花之景,寓情于景,情感深沉而哀婉。
首句“何处笛声惊昼眠”,以笛声突兀地打破宁静的午后,引出对落花的感慨。接着“乍听忽尔思凄然”一句,直接表达了听闻笛声后的内心感受,一种莫名的悲伤油然而生。
“扪空零乱飘红雨,点地轻盈散紫烟”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落花比作飘零的红雨和轻盈散开的紫烟,形象地描绘了落花在空中飘散、落地时的景象,既展现了落花的美丽,也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脆弱。
“恨入汉宫因罥蝶,愁随湘浦为啼鹃”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这里借用典故,将落花的凋零与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无奈。
最后,“韶华已尽秾芳歇,指点清明又一年”总结全诗,点明了季节更迭,时光流逝的主题。韶华已逝,繁华不再,但每年清明时节的轮回,似乎又在提醒人们生命虽短暂,但自然的循环永不停息。
整首诗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愁与对生命流转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
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市客惯曾赊贱药,家僮惊见著新衣。
君今独得居山乐,应喜多时未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