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窟宅贯丰湖,西北群峰势若驱。
谁自圯桥传玉匣,夜当雷雨读阴符。
播宁讨贼书三上,刘哱惊魂火一诛。
归后东征师顿老,川原从此渐为枯。
蛟龙窟宅贯丰湖,西北群峰势若驱。
谁自圯桥传玉匣,夜当雷雨读阴符。
播宁讨贼书三上,刘哱惊魂火一诛。
归后东征师顿老,川原从此渐为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转书所作的《感怀三首(其二)》中的一节,以“叶太保梦熊”为题,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意境。
首句“蛟龙窟宅贯丰湖”,以蛟龙象征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它们栖息于丰湖,暗喻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接着,“西北群峰势若驱”描绘出一种动态的壮丽景象,群峰仿佛在奋力向前,象征着历史进程的不可阻挡。
“谁自圯桥传玉匣,夜当雷雨读阴符”两句,运用圯桥和阴符这两个典故,圯桥相传是张良得黄石公授书之地,阴符则是古代兵书,这里借以表达英雄人物在关键时刻获得智慧或力量的启示,如同在雷雨之夜阅读兵书般深思熟虑。
“播宁讨贼书三上,刘哱惊魂火一诛”则直接点明了历史事件,描述了英雄人物多次上书请求平定叛乱,最终成功地惩罚了叛乱者刘哱,展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
最后一句“归后东征师顿老,川原从此渐为枯”表达了战争带来的沧桑变化,英雄归来后,东征的军队已显老态,大地也因战争而逐渐失去生机,暗示了和平的珍贵以及战争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破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深刻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英雄的壮志与牺牲,以及战争对社会和自然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邃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