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台下古城涔,近水人家傍竹阴。
夜夜月明愁绝处,断桥秋露湿寒砧。
越王台下古城涔,近水人家傍竹阴。
夜夜月明愁绝处,断桥秋露湿寒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乡村夜景图。首句“越王台下古城涔”,点明地点,古老的城池与历史遗迹相映成趣,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几分沧桑感。接着,“近水人家傍竹阴”一句,细腻地勾勒出村落的布局,水边的人家与翠竹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
“夜夜月明愁绝处”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月光洒满大地,却也映照出诗人内心的愁绪。这里的“愁绝”二字,不仅指自然景色的凄美,更暗含了诗人对某种情感或境遇的深切感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深邃的思考。
最后一句“断桥秋露湿寒砧”,以“断桥”这一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孤独与寂寞感。秋天的露水打湿了捣衣的砧板,这一细节既是对劳动场景的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的隐喻。整个画面在静谧中蕴含着动态,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捣衣声,与月光下的寂静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和层次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深度和自然美的乡村夜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静谧之中流露出的淡淡忧愁。
云冻风仍急,天低雪未收。
山寒飞鸟绝,江晚一蓑幽。
晓树梅初放,风帘絮自投。
孤鶱迷远鹤,痴立看饥鸥。
枥马归鞍速,韝鹰猎羽遒。
连城理睥睨,千骑冷貔貅。
何处回兰棹,谁人拥钓裘。
闭门怜我病,得句付君搜。
上瑞书三白,登年在九秋。
何当明月夜,同作广寒游。
道人悟无生,开轩有深意。
是身如芭蕉,妙语良默契。
婆娑坐芳丛,聊复此游戏。
秋风鸣环佩,晓露湿苍翠。
闭窗得阴多,凉簟惊雨细。
索句清梦馀,时能助幽思。
我亦个中人,平生会佳致。
此乐倘见分,杖策时一至。
脩途缭重冈,病足倦游历。
山根得蒙泉,石盎贮深碧。
亭虚绕朱栏,绿净明水色。
老禅黄檗米,弃置久复忆。
振策望青云,清泉裂崖壁。
至今一掬甘,长饮山中客。
金鼎候松风,苍龙破圆璧。
醉腹浇彭亨,真味付泯默。
何当谋挈瓶,徙倚终日夕。
清甘不可嗽,猿鸟与同吃。
洗我两月尘,烂煮南山石。
香山天下士,直道可事君。
口语作奇祸,后来成积薪。
巨栋虽已捐,白璧原自珍。
百年付春梦,千载期斯人。
可怜肉食子,议者空反唇。
文华一照耀,今古无搢绅。
才高固不世,盛德终少邻。
鹿鹿数馀子,琐琐非公伦。
丰盈与名誉,讵可钟一身。
暮年林壑意,觞咏全天真。
君子与小人,两者自此分。
寄言颜巷徒,勿语伤哉贫。
风流谢文静,世俗未可屈。
但怪东山云,肯为老桓出。
谁知奸雄心,本自畏豪逸。
君看新亭会,此意未易诘。
坦之独何者,手版遂倒执。
烦公挥猬须,谈笑安晋室。
暮年淝水师,逆虏甚窘急。
幅巾棋局间,百万一战袭。
功名亦馀事,聊为儿辈立。
平时诮虚旷,闻此自羞涩。
万古终悠悠,客意颇萧瑟。
忍看西州门,更作羊昙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