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之走马塘遇故人即事二章·其二》
《之走马塘遇故人即事二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出巷惊逢故友臞,相将携手入茅庐。

王孙一饭宜知感,天地穷年尚有途。

仗剑出门空涕泗,挑灯警坐类亡逋。

枕边觅得枯毫笔,索写荒村病隐图。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偶遇老友的温馨场景与复杂情感。首句“出巷惊逢故友臞”以“惊”字点明了意外相遇的惊喜,同时“臞”字形象地刻画了老友瘦削的身形,流露出岁月痕迹。接着“相将携手入茅庐”,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两人重逢后的亲切与自然,步入简陋的居所,营造出一种朴实而温馨的氛围。

“王孙一饭宜知感,天地穷年尚有途。”这两句借用了典故,表达了对老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人生困境中仍存希望的信念。王孙一饭,常用来比喻微小的恩惠,此处暗示了老友虽贫困却能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后半句“天地穷年尚有途”,则表达了即使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也应保持乐观和寻找出路的态度。

“仗剑出门空涕泗,挑灯警坐类亡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前一句“仗剑出门空涕泗”可能象征着诗人对外部世界的无奈与失望,即使手持象征力量的剑,也无法改变现实,只能徒然落泪。后一句“挑灯警坐类亡逋”则可能暗示了诗人深夜独自思考,试图从困境中找到解脱之道,仿佛在逃避现实。

最后,“枕边觅得枯毫笔,索写荒村病隐图。”诗人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希望通过文字来记录这段经历,或是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枯毫笔暗示了文思枯竭或岁月的痕迹,而“荒村病隐图”则可能是诗人想要描绘的内心世界,或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老友重逢的喜悦、面对生活困境的挣扎以及寻求心灵寄托的过程,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杂述·其三

读书求甚解,用事想当然。

渊明及东坡,言之苦不全。

陋哉一孔生,亦张两空拳。

问尔欲何为,坐地思谈天。

未辨白非白,安知玄又玄。

格物必博物,惭愧张茂先。

(0)

间居杂诗·其四

海外罂粟膏,色如乌鸦乌。

因名曰鸦片,论值贵锱铢。

初来到闽粤,渐渐及九区。

吸食有定候,不可一刻逾。

山肩日以耸,冻梨日又癯。

彼方与友共,人已将鬼呼。

或日倭芙蓉,采入医家书。

疗病屡有验,精神赖提扶。

不知能毒人,毒深形已枯。

记否万历朝,曾禁澹巴菰。

(0)

秋日南湖即事

楼台宜雨复宜烟,一片湖光抱镜圆。

错怪鸳鸯飞不定,兰桡催动采菱船。

(0)

寄子尹镇远

贵西远卸三日宫,奚囊剩贮朱提山。

归鞍未解檄东去,去傍潕溪溪上路。

校官如此那可说,笑尔此时真木舌。

代耕得似上农无,残秋定补春镫缺。

岁暮风光不可亲,还愁白发对春春。

遥知一老荒江上,满目寒云忆故人。

(0)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趋公既罢因览西郊形胜最后过澄怀园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诗·其四

掌故吾能说,雍乾溯以还。

禅心辟初地,小幸集汪班。

遂进群藩宴,兼怡圣母颜。

升平六十载,乃大启三山。

(0)

独游·其一

早起一杯颜已酡,衰年孤抱更嵯峨。

袖书行到见山处,遇寺频因访菊过。

篾叟岂惟完太璞,钓徒谁可付青蓑。

秋光亦似阳春曲,有我间吟不要多。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