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绿西园,啼莺留得神仙住。挪花搓絮。
同把春光度。忽赋归与,蓦起愁千缕。斜阳暮。
凄凄烟树。遮断孤帆处。
草绿西园,啼莺留得神仙住。挪花搓絮。
同把春光度。忽赋归与,蓦起愁千缕。斜阳暮。
凄凄烟树。遮断孤帆处。
这首《点绛唇·送别衡阳夫人》由清代女诗人范贞仪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情景。
“草绿西园”,开篇即以绿草如茵的西园为背景,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预示着离别的哀愁中仍有一丝温暖和希望。
“啼莺留得神仙住”,黄莺的啼鸣仿佛在挽留仙人般的贵妇,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诗意。
“挪花搓絮,同把春光度”,通过挪动花朵、搓揉棉絮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贵妇与友人间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春光在这里不仅仅是季节的象征,更是友情与欢乐的载体。
“忽赋归与,蓦起愁千缕”,突然之间,贵妇要归去,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引发了无数的愁绪,愁绪如同千缕细丝般缠绕心间,难以排解。
“斜阳暮,凄凄烟树”,夕阳西下,暮色降临,烟雾缭绕的树木显得格外凄凉,这一景象不仅渲染了离别的氛围,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遮断孤帆处”,视线尽头,孤帆远去,被烟树遮挡,象征着离别后彼此的相隔,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图景,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合下相逢,算鬼病、须沾惹。闲深里、做场话霸。
负我看承,枉驼我、许多时价。冤家。
你教我、如何割舍。苦苦孜孜,独自个、空嗟呀。
使心肠、捉他不下。你试思量,亮从前、说风话。冤家。
休直待,教人咒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