呖呖书声度碧疏,秋风座席草堂居。
事关名教非无补,乐在吾心祇自如。
投老肯为三语掾,迕时宁草万言书。
却怜故里遄归日,风水松江食有鱼。
呖呖书声度碧疏,秋风座席草堂居。
事关名教非无补,乐在吾心祇自如。
投老肯为三语掾,迕时宁草万言书。
却怜故里遄归日,风水松江食有鱼。
这首诗描绘了读书人沉浸在知识与自然之中,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首句“呖呖书声度碧疏”,以清脆悦耳的读书声贯穿于碧绿的树丛中,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学习氛围。接着,“秋风座席草堂居”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秋风轻拂、草堂静谧的场景,仿佛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惬意。
“事关名教非无补,乐在吾心祇自如”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这些不仅有益于社会,更能在内心找到真正的快乐。这种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的功利,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
“投老肯为三语掾,迕时宁草万言书”则展现了诗人面对世事的态度,即使年老,也不愿为了迎合世俗而放弃自己的原则,宁愿保持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这反映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貌。
最后,“却怜故里遄归日,风水松江食有鱼”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想象着回到故乡的日子,仿佛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与富足,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知识、自然、道德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理想与生活态度的坚持,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镜台无恙,忽一霎尘生,音容顿绝。
今古伤心遗例在,自是解人难得。
恨海空填,情天莫补,辜负如椽笔。
红笺吟遍,返生香总乏术。
未知底事干侬,读君诗罢,宛转愁无极。
一往情深谁遣此,岂独销魂醉骨。
词述黄门,神伤奉倩,哀思应绵结。
斯文斯恨,天长地久不灭。
绣窗晓色。正梦回瘐岭,一声羌笛。
小展绿纱,对此盈盈忍轻摘。
万点琼瑶缀树,彩鸾下、偷描仙笔。
月乍过,筛影横斜,香气拂吟席。梅国,久寂寂。
怅万里路遥,梦痕空积。
题笺欲泣,清冷官斋镇相忆。
疑是花神索笑,几朵晕、屏山轻碧。
恨驿使、无便也,几时寄得。
翠箭擎寒,粉黄拂艳,盈盈乍隔秋水。
湘萝云回,玉魂烟锁,温霭一窗晴意。
飞琼不见,问带上、仙题恁寄。
纵是深藏金屋,难抛碧岩清致。芳姿是谁竞丽。
只梅花、晚妆同试。
抹倒万红千紫,独明珠佩,一段心情泉石。
但付与、枯桐写幽思。尽耐牵萝,琅玕静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