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州二月朔,虎来入其郛。
眈眈百步内,长风与之俱。
居人昼户闭,州吏敲钲盂。
自卫固疏脱,焉能护樵苏。
甘柔择羊豕,馀嚼抛饥乌。
终焉跳踯去,掌迹遗城隅。
忆在清洛营,营门夜惊呼。
千山月色淡,咆哮气何粗。
传箭召军吏,此物胡为乎。
师谶贵伏猛,安得姑舍□。
煌煌列百炬,持满攒骍弧。
炳文失故穴,不格如穷鼯。
油幢小宴犒,剑舞偕笙竽。
细脔遍士卒,茵籍存毛肤。
归城数百室,岂必皆非夫。
苛烦殆有甚,为尔长嗟吁。
归州二月朔,虎来入其郛。
眈眈百步内,长风与之俱。
居人昼户闭,州吏敲钲盂。
自卫固疏脱,焉能护樵苏。
甘柔择羊豕,馀嚼抛饥乌。
终焉跳踯去,掌迹遗城隅。
忆在清洛营,营门夜惊呼。
千山月色淡,咆哮气何粗。
传箭召军吏,此物胡为乎。
师谶贵伏猛,安得姑舍□。
煌煌列百炬,持满攒骍弧。
炳文失故穴,不格如穷鼯。
油幢小宴犒,剑舞偕笙竽。
细脔遍士卒,茵籍存毛肤。
归城数百室,岂必皆非夫。
苛烦殆有甚,为尔长嗟吁。
这首明代黄衷所作的《虎来》诗,描绘了归州二月朔日,一只老虎闯入城郭的情景,以及人们面对虎患时的种种反应和心理状态。
首句“归州二月朔,虎来入其郛”点明时间地点,老虎在清晨进入城市,营造出紧张的氛围。接着“眈眈百步内,长风与之俱”描绘老虎在城内肆虐的场景,长风似乎也在助纣为虐,渲染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
“居人昼户闭,州吏敲钲盂”写出了居民和官府的应对措施,白天紧闭门户,州吏敲击铜器以示警戒,但这些防御手段显得无力,无法真正保护百姓的安全。
“自卫固疏脱,焉能护樵苏”表达了对当前防御措施的不满,即使采取了防护措施,也无法有效阻止老虎的侵扰,连日常的柴火收集都成了问题。
“甘柔择羊豕,馀嚼抛饥乌”描述了人们为了自保,选择牺牲一些动物,甚至将剩余的食物丢给饥饿的乌鸦,体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奈和牺牲。
“终焉跳踯去,掌迹遗城隅”写出了老虎最终离开,留下了它的足迹,暗示着危机暂时解除,但并未根除。
后半部分转而回忆在清洛营时的经历,通过对比,强调了当前情况的严重性。在清洛营时,面对虎患,军队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夜间巡逻、设置灯火、准备武器等,展现了更为有效的防御策略。
“煌煌列百炬,持满攒骍弧”描绘了军队在夜晚列队,手持满弓,准备随时应对可能的威胁,显示出军队的严阵以待。
“炳文失故穴,不格如穷鼯”则通过类比,形容老虎在军队的严密防守下,无处可逃,如同陷入绝境的小鼠。
“油幢小宴犒,剑舞偕笙竽”描述了军队在完成任务后的庆祝活动,剑舞与音乐交织,既是对胜利的庆祝,也是对士兵们勇敢行为的表彰。
“细脔遍士卒,茵籍存毛肤”写出了军队对士兵的关爱,不仅在物质上给予补给,还在精神上给予慰藉,体现了军队内部的团结和关怀。
最后,“归城数百室,岂必皆非夫”表达了对城市安全的担忧,即使有数百户人家,也未必都是英勇的战士,暗含对更多民众安全的关切。
“苛烦殆有甚,为尔长嗟吁”则是对当前局势的感慨,认为过度的繁琐措施可能带来更大的困扰,表达了对如何更有效地应对虎患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性和人类的智慧、勇气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秩序与安全的深切渴望。
碧纱六扇,记铜环春昼。
人在高楼倚双袖,正试灯风细,月子初圆,相逢处,好在上元时候。
银河原不隔咫尺,红墙赢得,书生暗回首。
众里最关心,一注横波,算值得明珠论斗。
便卖酒临邛也风流,还未识,当垆卿卿肯否。
我不工诗,君却以诗篇示我。
因想到、本来面目,庐山真个。
猿背将军金镞羽,虬髯仙客丹炉火。
叫长空、霹雳一声飞,青天破。沧海句,凭谁和。
春江泪,凭君堕。是毫端活现,才人坎坷。
未免有情难遣此,呼之欲出斯公其可。
怪诸公、摹宋复摹唐,僵蚕裹。
醋醋同名,鹣鹣同命,十八姨也相怜。
九子金铃禁断,燕蹴莺穿。
红笺招来十姊妹,绣檀雕作两神仙。
分明似,月下茜裳,低鬟并倚朱栏。姗姗。
来静院,花枝上,幽禽乐意相关。
更祝瑶房结子,璧合珠联。
艳歌须唱金重叠,赐名新拜玉连环。
花中瑞,刚似两星添柳,叠炬颁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