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
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
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
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
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
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
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
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公子在大梁地区的显赫地位,其气势如同苍梧云一般威严。公子的影响力非凡,若没有成千上万的宾客,谁又能证明信陵君的伟大呢?他不仅救了赵国,也使魏国得以复存,这样的英勇事迹在天下间都赫赫有名。
诗中还提到了公子在邯郸时节操节度之举,以及他与毛薛等人交游的情形。夷门一带,他甚至能够找到隐居之地,与侯生建立深厚的友情。而那些仍然热衷于挥舞刀剑的人,竟是袖中藏着玉槌,显示出他们内心的不平和愤懑。
诗人感慨良多,因为好士们对待公子并非全心投入,这又如何能确保他的安全呢?在承诺重叠、意气相托的情况下,五匹骏马进入市门,金鞍在城郭间闪耀。人们都忘记了虎竹之贵,而公子却与荷衣之乐共度时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桃花源”的怀念,以及何时才能再见到归轩的渴望。相思之情无穷无尽,就像朗江猿儿一般,令人肠断。
乍酒醒孤馆,梦断幽窗,嫩凉天气。
潇洒情怀,想乡关迢递。
一枕清风,半帘残月,是闷人滋味。
南浦离多,东阳带缓,新来憔悴。
因念当时,乱花深径,画楫环溪,屡陪欢醉。
踪迹飘流,顿相望千里。
水远山高,雁沈鱼阻,奈信音难寄。
吟社阑珊,酒徒零落,重寻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