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一》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五月天山雪,无花祗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0)
注释
五月天山:指天山在农历五月依然寒冷。
雪:指积雪。
无花:没有盛开的花朵。
祗有寒:只有寒冷。
笛中:笛声中。
折柳:古代习俗,折柳表示离别。
春色:春天的景色。
未曾:从未。
晓战:清晨的战斗。
金鼓:古代军队的战鼓。
宵眠:夜晚的睡眠。
抱玉鞍:怀抱马鞍而眠,形容军旅生活。
愿:希望。
腰下剑:挂在腰间的佩剑。
直为:只为了。
斩楼兰:斩杀楼兰王,代指消灭敌人。
翻译
五月的天山仍有积雪,不见花朵只有严寒。
笛声中仿佛听到折柳曲,春天的景色却未曾亲见。
清晨的战斗随着金鼓声起,夜晚的睡眠怀抱马鞍度过。
我愿将腰间的佩剑出鞘,只为直捣楼兰敌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军旅生涯的刻画,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怀和不屈的个性。诗中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直接切入主题,以异常的天气现象表达边塞的荒凉与严酷。“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则透露出边塞军人对春色的渴望和无奈,他们只能通过远处传来的笛声感受到春意,但实实在在的春色却是难以一见的。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军人的生活状态,早晨随着战鼓的响起而投入战斗,夜晚则紧紧拥抱着玉制的马鞍休息,这些细节都体现出战争的频繁和军人生活的艰辛。

最后,“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表达了诗人对敌人的坚决态度和战斗精神。这里的“楼兰”通常指的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地区,这里可能象征着边塞战争中的敌对方。在这样的语境中,诗人似乎在表示,他愿意拔出腰间的剑,直接斩向那些敌对势力。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强化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军人的英勇。同时,诗中的意象鲜明,语言简洁有力,使得这首诗不仅在当时能够引起共鸣,也让后世读者感受到其深远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皇帝閤春帖子六首·其五

五时读令王春礼,大驾临朝晋室仪。

东作西成皆有序,欲民敦本使前知。

(0)

次韵和丹阳裴如晦学士寄示与蔡子直陈述古唱酬五篇·其三

紞鼓吴门彻曙开,郡人还喜邓侯来。

政成岁稔庭无讼,谁伴南园举宴杯。

(0)

遗直坊,并叙

使君不浪出,羔雁亲扣门。

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

当时邦人化,市无晨饮豚。

岁月曾几何,客主皆九原。

鲁经有遗叹,楚些无归魂。

我作遗直诗,过者式其藩。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七一

红芳蜕兮花似雾,绿阴径兮叶生烟。

独往来兮差自得,心境会兮不可言。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九十四

出门一步便相疏,千里何缘管得渠。

笑貌声音等如梦,十年参学在长途。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一七二

忆杀仙人白仲都,江边遗迹尚楼居。

骖鸾翳凤如容我,拜作先师定肯无。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