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随山曲折,处处水泉飞。
车响知溪急,畲高识土肥。
禾垂将吐穗,莲落尚留衣。
竹笋从人取,青青满翠微。
田随山曲折,处处水泉飞。
车响知溪急,畲高识土肥。
禾垂将吐穗,莲落尚留衣。
竹笋从人取,青青满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苦竹派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的生动与田园的宁静之美。
首句“田随山曲折”,以动态的视角展现了田野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景象,仿佛大地的脉络在山间流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处处水泉飞”一句,通过“飞”字,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在山谷间跳跃奔腾的情景,赋予了水以生命,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车响知溪急”则通过声音的传递,巧妙地表现了溪流的湍急,车轮滚动的声音与溪水的流动形成了和谐的共鸣,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潺潺流水声,感受到自然界的节奏与韵律。
“畲高识土肥”一句,通过观察高处的畲田,暗示了土地的肥沃,表达了对大自然慷慨馈赠的感激之情。这里的“高”不仅指地理上的高度,也暗含了对生活富足、土地丰饶的向往和赞美。
“禾垂将吐穗,莲落尚留衣”描绘了农作物即将成熟和荷叶上残留的露珠,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循环、生命成长的深刻感悟。
“竹笋从人取,青青满翠微”最后两句,以竹笋的生长与采摘为线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竹笋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蓬勃与不息,而“从人取”则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情赞美,以及对生活美好愿景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一曲对生命、自然与和谐共生的颂歌。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葬花吟》【清·曹雪芹】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未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https://shici.929r.com/shici/35rhbtvx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