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表危楼控瀑泉,我来初月照峰巅。
披襟陟磴流云处,度曲挥杯咽溜边。
石势桥联千尺蝀,象林墟合万家烟。
卧龙不出堪高枕,其奈滔滔有巨川。
天表危楼控瀑泉,我来初月照峰巅。
披襟陟磴流云处,度曲挥杯咽溜边。
石势桥联千尺蝀,象林墟合万家烟。
卧龙不出堪高枕,其奈滔滔有巨川。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景图。诗人以“天表危楼控瀑泉”开篇,巧妙地将楼宇与瀑布相连,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景象。接着,“我来初月照峰巅”,在初升的月光下,诗人登上了山巅,这一句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
“披襟陟磴流云处,度曲挥杯咽溜边。”诗人穿着宽大的衣襟,沿着蜿蜒的山路攀登,仿佛与流云共舞。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举杯畅饮,但似乎又为那潺潺的溪流所吸引,酒杯中的倒影似乎被水流所吞没,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沉浸与感悟。
“石势桥联千尺蝀,象林墟合万家烟。”石桥与山石相连,形成一道壮观的彩虹,而远处的森林与村落,烟雾缭绕,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宁静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千尺蝀”和“万家烟”这样的夸张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广阔与丰富的赞叹。
最后,“卧龙不出堪高枕,其奈滔滔有巨川。”诗人以“卧龙”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有才华却未得施展的感慨。同时,面对“滔滔有巨川”的现实,诗人似乎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能“高枕”以待,期待着未来的机遇。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情感深沉而不失豁达。
天柱吐白云,仙宫隔青霭。
新亭皇黄家,旧封传汉代。
犹持蘋藻奠,永荷阎闾泰。
徬佛见群仙,凌风振青佩。
仰攀丹凤翼,俯跃苍龙背。
暂息三峰前,还逐九霄外。
灊岳高似掌,皖水遥疑带。
半壁风雨来,空林鬼神会。
今我何为者,赤绂仍皂盖。
远愧黄与龚,流芳及千载。
不材终得老烟霞,涧底何如在海涯。
日引暮阴齐岛树,风敲夜子落潮沙。
自能盘石根长固,岂恨凌云路尚赊。
莫讶低颜无所愧,栋梁堪入晏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