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涌必由泉源注,木茂必由根本固。
我家百口渺何处,吴越晋秦各异路。
吴越烽烟高接天,死生消息都茫然。
晋秦山川复险峻,脂车秣马愁难进,每一念之心烦懑。
安得聚居安乐乡,土地膏腴田亩良。
种以黍稷杂稻粱,上为祖宗供烝尝,下为宗族给衣粮。
其余亲友来我旁,尽情施予慨以慷。
不愁挥尽黄金黄,呜呼此愿何时偿。
水涌必由泉源注,木茂必由根本固。
我家百口渺何处,吴越晋秦各异路。
吴越烽烟高接天,死生消息都茫然。
晋秦山川复险峻,脂车秣马愁难进,每一念之心烦懑。
安得聚居安乐乡,土地膏腴田亩良。
种以黍稷杂稻粱,上为祖宗供烝尝,下为宗族给衣粮。
其余亲友来我旁,尽情施予慨以慷。
不愁挥尽黄金黄,呜呼此愿何时偿。
这首清代诗人陈作霖的《放歌(其三)》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家庭团聚、安居乐业的向往。诗的前两句“水涌必由泉源注,木茂必由根本固”运用比喻,强调了根基的重要性,暗示家庭和睦、安宁的基础在于家族团结和稳固。
接下来,诗人感慨自家百口分散各地,道路遥远,烽烟四起,生死难料,流露出对亲人安危的深深忧虑。“晋秦山川复险峻,脂车秣马愁难进”描绘出战乱时期出行的艰难,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
诗人渴望能有一个安宁的家园,那里土地肥沃,五谷丰登,既能祭祀祖先,又能养活家人。他期待与亲友共享富足,慷慨施舍,即使黄金散尽也在所不惜。最后以“呜呼此愿何时偿”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主题鲜明,展现了诗人对和平、团圆生活的向往,以及在动荡时局中的家国情怀。
司勋伤别,况天涯春尽,番番风雨。
行也安归留不得,断渡似闻铃语。
西北云深,东南地坼,万恨凭谁补。
扁舟去后,残蟾应恋江树。
为问枝上啼红,千山鹃老,颜色能如故。
草草东流村壁字,平地几回今古。
碧涨量愁,玉珰缄泪,影事君看取。
落潮今夜,酒醒梦坠何处。
迟荷生九日,玉宇宵澄,独占秋清。
跌宕琴歌里,且放怀天地,啸傲吟身。
茫茫风尘插足,若处是蓬瀛。
嗟华发春云,朝来明镜,倏换星星。
徘徊胜游地,甚酒海花天,曩昔豪情。
有当头皎月,问何今何古,证到前因。
待欲骑鲸归去,振袂到瑶京,怕贝阙高寒,重寻老鸦结素盟。
阁轻阴。算春如过翼,白发不胜簪。
雪散梁园,云迷津树,多少鸥梦浮沈。
况方唱风波难定,枝拣尽何处稳栖禽。
我附轻舠,君乘片席,江上重临。
何意屧廊香径又,梗飘萍合,再订同心。
玉蕊寒梅,天香丛桂,林屋许与追寻。
负初服朝衫未脱,五湖游抛掷抵千金。
他日买山,同归潭水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