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志哀正则,陈词讽灵脩。
读君九辨章,悲楚非悲秋。
述志哀正则,陈词讽灵脩。
读君九辨章,悲楚非悲秋。
王十朋在宋代以他的文学才华和深沉的情感,创作了这首《续访得七人·宋大夫》。此诗借用了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正直之士的怀念与对当权者的讽喻。
“述志哀正则,陈词讽灵脩。”这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哀悼正直之士,通过言辞来讽喻那些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这里的“正则”和“灵脩”分别指代屈原和楚王,暗含着对忠臣被贬斥、贤君不识才的感慨。
“读君九辨章,悲楚非悲秋。”诗人引用了屈原的《九辩》篇章,表达了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并指出悲痛之情并非仅仅因为秋天的到来,而是对屈原命运的深切哀怜。这里的“悲楚”既是对屈原个人命运的同情,也是对当时社会不公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正直之士遭遇不公的深切同情。王十朋以古人的故事为镜,反思现实,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忧国忧民的情怀。
应厌偏州节物荒,重阳前忍去安阳。
双清易感霜茎怨,三雅难留露蕊芳。
不惜高吟来疾置,尚思衰叟会寒乡。
谁知衣弊京尘客,乃是南宫卧锦郎。
陶暑娱宾次水西,满塘莲艳馥轩墀。
荷坳似学伞翻去,房曲如将盏倒垂。
肯把风流欺俭幕,且凭歌调拟吴姬。
从来拙宦老难巧,任过灵光醉不知。
退削尝连上,清衷遂一开。
调元辞重任,殄寇倚非才。
虎士方争奋,羌雏已诉哀。
遽驰金节觐,俄得锦衣回。
雅契瞻并府,衰容病邺台。
孤怀难托雁,芳信忽传梅。
玳瑁遥宾席,蒲萄入醉杯。
高谈嗟阻阔,危榭几徘徊。
大卤诚淹帅,中枢即贰台。
三槐东第甲,还似相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