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月悬弧岂好儿,衣冠聊复换伽黎。
听言易感人人信,不信田文善相齐。
恶月悬弧岂好儿,衣冠聊复换伽黎。
听言易感人人信,不信田文善相齐。
这首诗《日者》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命运与选择的主题。首句“恶月悬弧岂好儿”,以“恶月”象征人生的艰难时刻,“悬弧”则借用了古代习俗中悬挂弓箭以祈求男儿之子的寓意,暗示在困难时期出生的孩子并不一定幸运。这一句既表达了对人生起始阶段的挑战的感慨,也暗含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
接下来的“衣冠聊复换伽黎”,描述了在不同生活阶段或境遇中的转变,从世俗的衣冠到宗教的伽黎,象征着个人身份、信仰或生活方式的转换。这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描绘,也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个人成长的复杂性。
“听言易感人人信,不信田文善相齐。”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听言易感人人信”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人们往往容易被话语所触动并相信其内容。后一句“不信田文善相齐”则可能暗指历史上的田文(即田忌),他通过巧妙的策略赢得了齐国的尊重和信任。这里或许是在探讨,尽管言语能激发情感和信任,但实际行动和策略同样重要,能够真正改变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探讨了命运、选择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言语与行动在影响他人和社会中的不同作用。它鼓励读者思考,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如何通过智慧和行动来塑造自己的命运。
梵字随花转。正销凝、孤鸿影里,斜阳庭院。
一桁翠帘波瑟瑟,依约隔花曾见。
渺天际、娇云弄晚。
背立东风空徒倚,奈离愁、曲曲都萦满。
认千点,啼红怨。低徊怕向闲池馆。
剩依然、杏梁双燕,惜春微叹。
寂寞海棠红晕近,只是看花人远。
再软踏、苔衣寻遍。
十二碧城天似水,嵌玲珑、夜月春痕浅。
又试拍,轻魂唤。
记那日、画帘深处。双笑双携,背灯无语。
霜甃芳兰,红心冷抱蝶魂聚。
香钩一捻,偏懒向、苔阶步。
并坐尚嫌疏,甚底事、来时便去。凝伫。
孤篷日暝,断雁空江愁暮。
瘦来眉月,莫瘦了、初三眉妩。
怕此后、惨绿衣衫,梦不到、昏黄庭宇。
伴冷焰残灯,门外病鸦啼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