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病只宜投绂去,君恩却许奉祠归。
小人报国非无志,正恐叨踰触祸机。
我病只宜投绂去,君恩却许奉祠归。
小人报国非无志,正恐叨踰触祸机。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吴芾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个人的无奈。其中,“我病只宜投绂去”表达了诗人因病想回到家乡的愿望;“君恩却许奉祠归”则显示了皇帝恩准其回家的喜悦。接下来的两句“我非木石亦自知,正恐触犯天机”。这里,“小人报国非无志”表明诗人有报效国家的决心,而“正恐叨踞触祸机”则透露出他对于过分地涉足政事可能引起灾难的担忧。
总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在忠诚与个人安危之间所面临的矛盾,以及他们对皇恩的感激之情。通过这四句话,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深沉的忧虑,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代文人的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杜郎旧熟游程。
甚江湖病眼,为路柳偏青。
正哀吹、连天警燧,故人重见,尊酒谭兵。
怅烟堤、鸦点残阳,空下台城。
后庭玉树,奈歌前、重听堪惊。
叹木落淮南,留人几处,丛桂多情。
我亦过江词客,山堂在,倦赋秋声。
念天涯归梦,明年芳草还生。
抛残蝶梦,正娇莺啼起。悄向东风等閒倚。
对花枝如玉、人面如花,浑不分,春在帕罗香底。
飞凫萦别思,黄九词工,写上乌丝语犹绮。
唱与古旗亭、拍遍玲珑,有一曲、阑干十二。
莫是證、兰因渺天涯,算影里、前身絮泥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