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残蝶梦,正娇莺啼起。悄向东风等閒倚。
对花枝如玉、人面如花,浑不分,春在帕罗香底。
飞凫萦别思,黄九词工,写上乌丝语犹绮。
唱与古旗亭、拍遍玲珑,有一曲、阑干十二。
莫是證、兰因渺天涯,算影里、前身絮泥谁记。
抛残蝶梦,正娇莺啼起。悄向东风等閒倚。
对花枝如玉、人面如花,浑不分,春在帕罗香底。
飞凫萦别思,黄九词工,写上乌丝语犹绮。
唱与古旗亭、拍遍玲珑,有一曲、阑干十二。
莫是證、兰因渺天涯,算影里、前身絮泥谁记。
这首《洞仙歌》由清代诗人张祥河所作,为黄砚北题素舫小影并送其赴任山右。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之情,充满了哀婉与深情。
词中以“抛残蝶梦”开篇,暗示主人公经历了梦中的欢愉后,面对现实的离别,心情沉重。接着“正娇莺啼起”,以清晨的鸟鸣声衬托出离别的寂静与凄凉。紧接着“悄向东风等閒倚”,通过主人公倚靠东风的动作,表现了离别时的依恋与无奈。
“对花枝如玉、人面如花,浑不分,春在帕罗香底。”这一句将人物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以花喻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美好形象的赞美。同时,“春在帕罗香底”则暗示了离别后的思念与期待。
“飞凫萦别思,黄九词工,写上乌丝语犹绮。”以飞凫象征离别,黄九(可能指黄砚北)的词工则表明了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达。乌丝语犹绮,形容文字如同绮丽的织锦,展现了离别时情感的细腻与丰富。
“唱与古旗亭、拍遍玲珑,有一曲、阑干十二。”这里借用古旗亭的场景,比喻离别时的歌声传遍四方,十二阑干则象征着离别后对远方的思念与期盼。
最后,“莫是证、兰因渺天涯,算影里、前身絮泥谁记。”这两句表达了对离别后命运的不确定感,以及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忆与怀念。整首词以哀而不伤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离别图景,充满了对友情、爱情的珍视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