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筱乔柯匝槛前,飞流百丈落平川。
昨来涌翠岩前况,点笔居然得我先。
疏筱乔柯匝槛前,飞流百丈落平川。
昨来涌翠岩前况,点笔居然得我先。
这首诗描绘了竹亭观瀑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感的交融。
首句“疏筱乔柯匝槛前”,疏朗的竹子和高大的树木环绕着亭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筱”指细小的竹子,“乔柯”则代表高大的树冠,两者交织在一起,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
次句“飞流百丈落平川”,生动地描绘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瀑布如同白练般在空中飞舞,最终落入广阔的平川之中,形成一幅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画面。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百丈”一词强调了瀑布的高度,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三句“昨来涌翠岩前况”,描述了瀑布前岩石上绿意盎然的景象。岩石因瀑布的冲刷而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绿色覆盖其上,与瀑布的白色形成了鲜明对比,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层次。
最后一句“点笔居然得我先”,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独特感悟。他仿佛是第一个捕捉到这美景精髓的人,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这份美定格下来。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也流露出一种自豪感,即自己能够以艺术的形式传达出这份自然之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亭、瀑布、岩石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美感的世界。
强死能为鬼,子产说何疑。
又闻季札语,魂气无不之。
奔辽有同伴,闻耗来已迟。
逡巡甫出门,旋风起前墀。
捲尘高丈许,南趋若追随。
窗间我目击,失声呼儿垂。
俄而尘自息,悯默空庭悲。
死生分已断,欲语将告谁?
诗人得名山,才气岂相让。
名山得诗人,灵秀涌万状。
有如郑道昭,驹谷长自放。
至今云峰刻,翠墨森遗唱。
又如王介甫,钟阜久跌宕。
定林专一壑,终古想超旷。
黄子家辽阳,千华閟叠嶂。
此山正有待,人桀与相抗。
愿君出奇句,少慰朋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