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重檐紫翠高,飞泉百尺下奔涛。
我曾亲手探明玉,浣尽龙图与彩毫。
日照重檐紫翠高,飞泉百尺下奔涛。
我曾亲手探明玉,浣尽龙图与彩毫。
这首诗描绘了金紫岩溜这一自然景观的壮丽景象。诗人以“日照重檐紫翠高”开篇,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将金紫岩溜的高耸与周围环境的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飞泉百尺下奔涛”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壮观情景,仿佛能听到水声轰鸣,感受到水流的冲击力。
“我曾亲手探明玉,浣尽龙图与彩毫。”这两句则可能是诗人的自我抒怀,暗示他曾经亲身经历或见证了金紫岩溜的美丽与神秘,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深入理解了这里的自然之美。这里的“明玉”、“龙图”和“彩毫”可能象征着金紫岩溜的纯净、深邃以及多彩的自然风貌,也可能是诗人对这里独特景色的赞美之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金紫岩溜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屏居倦烦促,约此尘外游。
于我快两目,云谁翻百忧。
苍山东北秀,野水西南浮。
平生林壑心,今老此一丘。
悲风入丛薄,扫迹瓜芋畴。
高树未摇落,鼎鼎弥道周。
感此节物化,淟涊何当休。
幻事涉苦海,禅心得中州。
徙倚到无言,风铃声更幽。
新诗出肺腑,明月非暗投。
终篇不及酒,似非我一流。
愿为灵泉去,醉语看横秋。
逢时乐宦达,既达贵蚤休。
东门两归客,冉冉不可留。
大夫名贤后,出处亦俱优。
筑室在何许,南郭林塘幽。
安车摇佩鱼,步屧随杖鸠。
胜日至佳客,欢颜终献酬。
鄙人最樗散,世用一何缪。
政以无事身,尊俎常见收。
令年扫三径,近不隔虎丘。
欲问杜陵老,来往几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