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惊魂入梦频。惊心烽火满江城。
如今风雨西窗下,怕听芭蕉点滴声。
思往事,意犹惊。升沉何必卜君平。
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
夜夜惊魂入梦频。惊心烽火满江城。
如今风雨西窗下,怕听芭蕉点滴声。
思往事,意犹惊。升沉何必卜君平。
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
这首清代左锡璇的《思佳客·即景写怀,寄外子》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位女子夜晚的思绪和对未来的期盼。首句“夜夜惊魂入梦频”,表达了她内心的不安与担忧,烽火满江城的梦境暗示着战乱的忧虑。接着,“如今风雨西窗下”将现实的风雨与内心的波澜相映照,增添了凄凉之感。
“怕听芭蕉点滴声”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寂寞,芭蕉的滴水声在静夜中显得尤为刺耳,象征着生活的琐碎和情感的落寞。诗人感慨“思往事,意犹惊”,表明她对过去经历的深深反思和难以释怀的情绪。
“升沉何必卜君平”借用古人占卜的典故,表达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平淡安稳生活的向往。“它生愿学鸳鸯老,无浪无风了此生”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希望能像鸳鸯那样相守到老,过上没有波折、平静度日的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女子在动荡时世中的情感挣扎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御柳差差拂禁墙,菲才何事直仙乡。
坐闻鸡唱皇宫近,睡枕鱼须白日长。
帘挂藓庭微雨霁,研添桐井落花香。
春风老尽诗情淡,翻卷青编独绕廊。
当年识君恨不早,丽句清高人缥缈。
有如商律变初秋,慢绿夭红俱一扫。
自亲兰社袭馀芳,归热寒炉陋昏枣。
乃知形骨纵龙钟,胜处精神不衰老。
我辞官下曾几时,囊甑虽贫未空倒。
女儿索嫁金无馀,录过知难坐丘嫂。
人言贵贱在天公,饥饱更须关富媪。
是事姑置无相闻,瓜蓏分区竹有孙。
暑风长养远林密,雨脚并合前溪浑。
伤心事虑渐消省,胡不俯仰随欣欣。
有时放意枕书卧,亦复倚杖看荷翻。
殷勤不如偶相遇,过我思同明月尊。
世间明月向人好,丞不负余余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