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啼春花底鸟,无心出树岭头云。
挂瓢植杖空山里,独对心香不用焚。
有意啼春花底鸟,无心出树岭头云。
挂瓢植杖空山里,独对心香不用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山林图景,通过对比“有意啼春花底鸟”与“无心出树岭头云”,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界的宁静。鸟儿在花下鸣叫,似乎在为春天歌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山岭之上的云朵,则仿佛无意间飘过,展现出自然界的无常与自由。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不同状态,也暗示了人生的多变与自由。
后两句“挂瓢植杖空山里,独对心香不用焚”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选择在空山之中,挂瓢植杖,独自面对内心,不需外物来点燃心香,意味着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足。这种生活态度,既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是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
俗间忘胜践,客里度春愁。
拄颊真狂计,焦头乏远谋。
刚疏徒自许,德怨浪相求。
奏乏三千牍,诗惭一百筹。
岂能资宦达,端合办归休。
遣兴鹅儿酒,销魂燕子楼。
枯筇青草渡,老屋白蘋洲。
此意无穷乐,今怀未满忧。
转喉宁问讳,绕指叵思柔。
二妙看腾踏,频年叹滞留。
花时闭深院,云际渺轻舟。
应念骑曹掾,平生信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