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廛属耳太喧嚣,林薮藏身又寂寥。
负郭面溪开小閤,个中登览独逍遥。
市廛属耳太喧嚣,林薮藏身又寂寥。
负郭面溪开小閤,个中登览独逍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林景象和诗人独自登楼远眺的情景。开篇“市廛属耳太喧嚣”一句,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城市场所带来的喧闹与山林之间的宁静对照。“林薮藏身又寂寥”则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融于自然之中的感觉,树林和荒草间似乎只有他一人。
接下来的“负郭面溪开小閤”一句,则是指在城外开辟出一个小型的休闲空间,与之前的喧嚣市井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小閤”可能是一个简易的亭台楼阁,是诗人独自登览的地方。
最后,“个中登览独逍遥”表达了诗人在这个清幽的环境中,享受着独处的乐趣和心灵上的自由。这里的“逍遥”意味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悠然自得,是中国古代文人常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和精神自由的向往。
清风来无边,凉月照半席。
相携素心人,共乐太古夕。
阶前侵寒绿,堂后敞虚白。
两水自潆洄,层轩迥幽寂。
老渔昔行吟,垂钓江旁石。
几年扫荆榛,于此聚瓴甓。
洋洋听松庐,海内诗名藉。
流光七十载,此境等空色。
岂知万株松,早定水边宅。
胜地非偶然,相与三叹息。
北山恒若渴,得水已足豪。
何况天城墉,四壁围周遭。
万木千水石,相合成空涛。
置身万绿中,眉入松间毛。
回顾木杪平,始觉所历高。
离宫负苍翠,梵宇横山椒。
当年法雨地,诸天殷海潮。
逃喧入寥寂,未觉流泉嚣。
僧愧隐居逸,悯我征途劳。
极目云天间,陶然咏唐尧。
菊酒不忍酌,步至东城闉。
城头楼最高,上与天为邻。
经始自洪武,及今五百春。
借问檐前好风日,几见连屋累栋烧成薪。
我昨初客沪水滨,乱余逢节欣饮醇。
迩来又重九,胡乃四塞皆烽烟。
行省不决战抚策,坐令边吏愁逡巡。
巡方使者文绝伦,郡侯意气干青云。
手长斧柯短,醉胆空轮囷。
座中复有二三客,谈诗说剑俱清新,凭栏我独望慈亲。
边云惨澹心氛氲,此楼虽高何足云。
点窜欧阳诗,俯仰泪沾巾。
昆池已不见,况乃城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