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坐听残更转,欲熨云裳。且拨炉香。
一阵风来翠箔凉。梦儿欲渡辽西去,觉后思量。
会短离长。桐叶偷题待雁阳。
不眠坐听残更转,欲熨云裳。且拨炉香。
一阵风来翠箔凉。梦儿欲渡辽西去,觉后思量。
会短离长。桐叶偷题待雁阳。
这首《采桑子(其二)秋闺》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夏所作,描绘了一位深秋时节独守闺房的女子内心细腻的情感波动与对远方的思念。
首句“不眠坐听残更转”,开篇即点出女子夜不能寐的情景,她静静地坐着,倾听时间的流逝,每一声更鼓的敲响都如同敲击在她心上,加重了她的孤独感。接着,“欲熨云裳”一句,以熨烫轻纱比喻女子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仿佛她在试图抚平心中的波澜,却无从下手。
“且拨炉香”则展现了女子试图通过点燃香炉来驱散孤独与忧愁,但香气并不能真正带走她的思绪,反而更加勾起了她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接下来,“一阵风来翠箔凉”描绘了秋风乍起,帘幕微动,带来一丝凉意,这不仅物理上的凉意,也是女子心境的写照——她的心如秋风般凉薄,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哀愁。
“梦儿欲渡辽西去,觉后思量”是全词情感的高潮,女子似乎在梦中寻觅到了慰藉,想要穿越辽远的边疆,去寻找那份久违的温暖与安宁。然而,梦醒之后,现实的残酷与分离的痛苦再次袭来,让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与自责之中。
最后,“会短离长”四字,道出了女子对相聚短暂而别离漫长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她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相聚时刻的渴望。“桐叶偷题待雁阳”则是女子在秋日里,借由一片飘落的梧桐叶,寄托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期待着雁阵的到来,将她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亲人。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之夜,一位女子内心的孤独、焦虑、思念与希望交织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古代女性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细腻的心理状态。
我昔游潜山,空翠插晴烟。
至今清夜梦,犹能历层颠。
天柱如玉立,贵气朝山川。
下有童师庐,杂遝皆奇贤。
卓途龙山子,靖深波间莲。
近闻亦分座,道眼照人天。
道人使吴来,衣裓馀芳鲜。
愿求奇崄句,庶使大法传。
一拳无背触,何处见灵源。
残暑霁严威,新凉酿归思。
梦惊闻松声,两鬓到万事。
中情怯离别,此别仍对子。
追惟初识面,宁复讣有此。
明朝舟洞庭,惊浪银山起。
醉眼失湘楚,妙语淩淮泗。
我如浮水叶,遇坎当自止。
行将看荆山,归老鹿门寺。
今不欠无言,但是欠一死。
淮山有奇逸,要是天下士。
若问寂音老,烦君一举似。
道人秀发兰牙吐,家在金华最西坞。
不从大士携画轴,一筇千里来游楚。
评诗结发师浣花,论字童牙誇石鼓。
我皆不能但知爱,亦似胸中有佳处。
气韵翛然松上鹤,意态索寞阱中虎。
却于翛然索寞中,诗句时时出奇古。
乃知笔力有神助,三峡迅流辄于住。
疑非蓬发休上人,定是秃头杨德祖。
空山无人舟壑移,坐看香烧行篆畦。
兄弟华轩肯过我,堕甑与帚生光辉。
著屐登山亦不恶,携被假宿良幽期。
灯前绿发映玉颊,风流未数崔宗之。
夜谈词辩出神骏,顿尘赤兔真权奇。
我欲置君帅河朔,军前千骑红妆随。
望云题诗付横槊,玉带锦袍英特姿。
又欲置君玉堂卧,雾窗棐几春昼迟。
醉中草制敏风雨,诸公堵立相嗟咨。
微吟拥鼻笑不语,恐未免尔无多辞。
为君张灯扫东壁,他日重来读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