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游惠山》。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禅理悟境的诗篇。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梦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五年,而当从梦中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这是对人生易逝和衰老的深刻描绘。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则表达诗人对于尘世的超脱与出离之意。诗人不愿再沉迷于俗世的烦恼,而是希望能够一脚踏入那清净无染的禅堂,寻求心灵的澄明。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追求超然物外的心境。低头看那些古老的松树和桂树,它们的影子静谧而深远;抬头望,那些高飞的鸿鹄似乎在天地间自由翱翔,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是对心灵解脱的向往。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澈与纯净。这里的“炯然”形容的是一种明亮而又坚定不移的心境,“已作冰玉光”则是说这种心境已经达到像冰一样清洁、像玉一样温润的地步。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的深刻领悟。在空灵澄明之中,虽然没有形象之物,却能感受到一种超越世间尘埃的纯洁与美好,这种美好是自然而然地生成,不需外在修饰。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则是诗人对于尘世的最终态度。诗人希望能够彻底地离开那些世俗的羁绊,与世间的一切烦恼永远告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澄明与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