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惠山,并叙·其一》
《游惠山,并叙·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0)
注释
五年:五年的时间。
觉来:醒来后。
双鬓:两鬓。
苍:斑白。
尘土足:满身尘土。
漪澜堂:形容清凉之地。
俯窥:低头看。
仰见:抬头看见。
炯然:明亮的样子。
冰玉光:如冰似玉的光芒。
虚明:空灵明亮。
色:色彩。
清净:清静。
香:香气。
世俗:世俗生活。
永与世俗忘:永远忘记尘世。
翻译
在梦境中度过了五年时光,醒来时两鬓已斑白如霜。
踏着满身尘土归来,每一步都迈向漪澜堂的清凉。
低头可见松桂树的倒影,抬头仰望鸿雁翱翔天际。
心中的光明如冰似玉,清澈透明。
虚无之中却有色彩,清静之中自然生出香气。
我将再次步入俗世,但内心永远忘记尘世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游惠山》。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和禅理悟境的诗篇。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两句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无常与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梦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五年,而当从梦中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的头发已经斑白,这是对人生易逝和衰老的深刻描绘。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则表达诗人对于尘世的超脱与出离之意。诗人不愿再沉迷于俗世的烦恼,而是希望能够一脚踏入那清净无染的禅堂,寻求心灵的澄明。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展现了诗人追求超然物外的心境。低头看那些古老的松树和桂树,它们的影子静谧而深远;抬头望,那些高飞的鸿鹄似乎在天地间自由翱翔,这是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也是对心灵解脱的向往。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清澈与纯净。这里的“炯然”形容的是一种明亮而又坚定不移的心境,“已作冰玉光”则是说这种心境已经达到像冰一样清洁、像玉一样温润的地步。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禅理的深刻领悟。在空灵澄明之中,虽然没有形象之物,却能感受到一种超越世间尘埃的纯洁与美好,这种美好是自然而然地生成,不需外在修饰。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则是诗人对于尘世的最终态度。诗人希望能够彻底地离开那些世俗的羁绊,与世间的一切烦恼永远告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心灵澄明与自由的渴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次韵吕仲见提干题翠眉亭

亭前诗板有人临,公去知谁续好吟。

忽有名人留七字,竞传高价值千金。

曾扶诸老开皇极,终使微身坠众阴。

两岫至今愁不展,此言应当老师心。

(0)

陋居五咏·其四蒋径

穿渠带幽径,列竹依清流。

中有好鸟鸣,暮锁星辰稠。

北风搅雪花,更觉龙凤遒。

东皇怜岁寒,丹白如飞浮。

细履或得得,长歌亦悠悠。

顾我非蒋卿,何以致羊裘。

(0)

感秋

年年不是要悲秋,秋气愁人不自由。

谁见江南魂断处,潇湘帝子在眉头。

(0)

夏日西湖闲居十首·其三

每叹西湖境未殊,向来人物有还无。

红蕖绿竹浑相得,明月清风亦不孤。

(0)

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五绝·其三

煎茶徐读散人传,对酒朗吟渔父词。

除却月风同此意,祗应烟雨暗相知。

(0)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七

莘野磻溪亦偶然,每逢耕钓忆前贤。

春风秋月闲来往,只付时人一醉眠。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