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
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
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
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
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
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
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
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
此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权力之间关系的感慨。开篇"纶阁沈沈无宠命,苏台籍籍有能声"两句,描绘出才智横溢而不得施展于政治高层的情况,"纶阁"指官场中高级官员聚集之地,而"苏台"则是古代才子聚会的地方。这里的"沈沈无宠命"和"籍籍有能声"分别象征着才华未被赏识与才能得不到充分展现。
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于这种现状的担忧:"岂唯不得清文力,但恐空传冗吏名"。这两句透露出,对于那些只会堆砌官职而无实才之人的担心,他们可能会抹杀真正有才华的人的声誉。
中间两句"郎署回翔何水部,江湖留滞谢宣城"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反映,表达了对于仕途之路的迷茫与徘徊,以及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受。这里的"郎署"指的是官府,而"江湖"和"宣城"则可能象征着广阔而又未知的世界。
最后,诗人以一种历史的视角总结了这种才与命运之间的矛盾:"所嗟非独君如此,自古才难共命争"。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也揭示了一种普遍现象:真正有才华的人在历史上常常无法与他们的命运和解。
总体来说,这是一首充满深刻哲理的诗歌,通过对自身遭遇的反思,展开了对于才华、权力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沉思。
江来朱方注之东,海潮怒飞日夕相撞舂。
天将古来义士骨,化作狂澜中央屹立之青峰。
孤根直下二千尺,动影袅窕冲融中。
黄金侧布兰若地,凿翠面面开窗栊。
双桡伊轧破浪屋,恍忽置我高巃嵷。
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披衣明发蹑烟霭,决眦俯入归飞鸿。
襟前渤澥敛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
越南燕北但一气,尘埃野马何时穷。
苍梧虞舜不可叫,王事更恨归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