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来朱方注之东,海潮怒飞日夕相撞舂。
天将古来义士骨,化作狂澜中央屹立之青峰。
孤根直下二千尺,动影袅窕冲融中。
黄金侧布兰若地,凿翠面面开窗栊。
双桡伊轧破浪屋,恍忽置我高巃嵷。
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披衣明发蹑烟霭,决眦俯入归飞鸿。
襟前渤澥敛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
越南燕北但一气,尘埃野马何时穷。
苍梧虞舜不可叫,王事更恨归匆匆。
江来朱方注之东,海潮怒飞日夕相撞舂。
天将古来义士骨,化作狂澜中央屹立之青峰。
孤根直下二千尺,动影袅窕冲融中。
黄金侧布兰若地,凿翠面面开窗栊。
双桡伊轧破浪屋,恍忽置我高巃嵷。
是时千山雪新霁,水面月出天清空。
涛声四起人籁寂,毛发萧爽琉璃宫。
披衣明发蹑烟霭,决眦俯入归飞鸿。
襟前渤澥敛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
越南燕北但一气,尘埃野马何时穷。
苍梧虞舜不可叫,王事更恨归匆匆。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位于江苏镇江)壮丽的景色和诗人登临的感受。首句“江来朱方注之东”写长江从朱方(今江苏镇江一带)流来,注入金山,潮水汹涌澎湃。接下来的“海潮怒飞日夕相撞舂”形象地描绘了潮汐冲击金山的情景,犹如狂澜中的青峰。
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怀,将天意比作化作金山的古代义士之骨,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金山孤峰直插云霄,“孤根直下二千尺”,其身影在光影中摇曳生姿。“黄金侧布兰若地”形容金山如黄金镶嵌在碧绿的江面上,窗户如画,美不胜收。
乘船破浪前行,诗人仿佛置身仙境,“双桡伊轧破浪屋”描绘了舟行的动态画面。此时,千山积雪初霁,月出天清,涛声四起,万籁俱寂,给人以清凉宁静之感。诗人披衣而行,仰望归鸿,心境开阔。
“襟前渤澥敛暝色,袖里岷峨吹晓风”表达了诗人胸怀壮志,视界开阔,感受到大海与高山的气息。他感叹天地间的一气相通,对尘世的纷扰表示厌倦,希望能像虞舜那样超脱尘世,但现实却是“王事更恨归匆匆”。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山的自然景观,寄寓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展现出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和深沉的哲理思考。
十二持刀斩贼首,白金奉母儿偿酒。
转战生擒三鹞归,分镇卢州划疆守。
土桥伏起兵未交,踣腾他骑驰风飙。
反斗直前挟其槊,颓垣跃入虎怒哮。
追者辟易乃脱兔,飞章曲直中朝诉。
千金为赗何足多,度外置之以国故。
师回铜陵驾小舟,葛衣络臂箭伤喉。
白龙鱼眼一奇货,田雄挟作归命侯。
事不可为剌吭死,手腕血溅长江水。
风涛夜作鬼雄呼,酒气鞭声黄闯子。
洞天在何许,乃近在人间。
神仙亦人耳,仙成厌尘寰。
冥冥隐玄洞,峨峨括苍山。
卿云时蓊勃,赤乌昔飞翻。
缅怀葛玄翁,一往不复还。
餐霞弄明月,解缨濯潺湲。
青芝伺时生,绿萝共谁攀。
服食去道远,孤坐亦非丹。
清歌极幼眇,朱书勒孱颜。
千年有白鹤,飞来启玄关。
春光老去,恨年年心事,春能拘管。
永日空园双燕语,折尽柳条长短。
白眼看天,青袍似草,最觉当歌懒。
愔愔门巷,落花早又吹满。
凝想烟月当时,饧箫旧市,惯逐嬉春伴。
一自笑桃人去后,几叶碧云深浅。
乱掷榆钱,细垂桐乳,尚惹游丝转。
望中何处,那堪天远山远。
笑谓东阳子。论男儿、泥涂休恨,云霄勿喜。
自昔奇才多沦落,溷迹屠羊牧豕。
算奴价、竟何如婢。
细数平生袁灌少,只掉头、优孟吾知己。
问五十,行年是。碧菰城下烟波美。
且徜徉、一帆苕霅,西风十里。
地是乌程饶名酒,莫管人间万事。
姑引满、颓然而醉。
难得中秋逢两度,碧圞圆、长浸空明里。
湖面月,又东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