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李殿丞端州砚》
《得李殿丞端州砚》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鲛龙所窟处,其石美且坚。

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

持归向都邑,争乞如瓦砖。

岂识万里险,谬窃好事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殿diànchéngduānzhōuyàn
sòng / méiyáochén

jiāolóngsuǒchùshíměiqiějiān

mánjiàngzhuówèiyànhànguānqiúfèiqián

chíguīxiàngdōuzhēngzhuān

shíwànxiǎnmiùqièhǎoshìchuán

翻译
鲛龙居住的地方,那里的石头既美丽又坚硬。
当地的工匠把它雕琢成砚台,汉朝官员们却要高价购买。
他们把砚台带回到都市,竞相索求,如同对待瓦片和砖头。
他们哪里知道这背后经历了万水千山的艰难,只是误传为佳品罢了。
注释
窟:洞穴,这里指鲛龙的居所。
蛮匠:指非中原地区的工匠。
斲:雕刻。
汉官:汉代的官员。
瓦砖:比喻寻常物品,与砚台形成对比。
万里险:形容路途遥远且艰险。
谬窃:错误地认为是珍贵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得李殿丞端州砚》,主要描绘了端砚的珍贵和流传过程。首句“鲛龙所窟处”以神话传说中的鲛人居所比喻端砚的产地,暗示其非凡质地。次句“其石美且坚”直接赞美砚石的精美与坚硬,显示出其制作价值。接下来,“蛮匠斲为砚,汉官求费钱”描述了即使工艺粗糙,这种砚台仍因其稀有而被官府高价追求。

诗人进一步指出,砚台被带往都邑后,“争乞如瓦砖”,人们竞相索求,将其视作寻常瓦砖般易得,反映出社会上对端砚的追捧。然而,“岂识万里险”一句揭示了砚台背后长途运输的艰辛不易,而“谬窃好事传”则表达了对这种过度追捧现象的微妙批评,认为人们对端砚的价值认识有误,只是盲目跟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端砚的制作、流传和人们对其的追捧,寓言性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气,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品独特见解的审美鉴赏。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赠黄世承兼寄益之贰尹

十载溪山两地心,赏音何处寄瑶琴。

盘中鸡黍轻千里,阶下松萝过百寻。

云路共观先武近,春江忽与别怀深。

题诗为语西镛叟,平远台高足眺临。

(0)

楼上次西泉

五月山楼风透裳,倾樽独饮胜高阳。

吟当燕幕声相和,坐对鸥波意两忘。

放鹤自称逋老宅,听鹂翻忆谢家庄。

清时谩占幽閒地,还见乘云觐帝傍。

(0)

宿褚唐赵家

偶借山家作公馆,曾誇公馆似山居。

酣眠且就藏春坞,静坐还怜涨绿渠。

问舍何方如栗里,阜民无术拟华胥。

趋程预作凌晨想,回首高林思有馀。

(0)

次韵答思泉妹夫并谢失迓

野居聊自适,鱼鸟欲相忘。

枕转来山翠,帘开得水光。

汀花依鹭出,堤草入秋长。

拟约豪吟客,湖头坐晚凉。

(0)

客路

倦客将投宿,村家已吠厖。

溪烟初隐屋,岩月半临窗。

举盏闻山鸟,凭栏看石淙。

此中有佳趣,诗兴浩难降。

(0)

题醉翁亭

六一清风自古今,琅琊深处共追寻。

何人更续丰亭记,有客能传沈氏琴。

半壁云归千树暝,两峰泉泻一泓深。

莫言旧事销沈尽,碑碣文章倚晚阴。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