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借山家作公馆,曾誇公馆似山居。
酣眠且就藏春坞,静坐还怜涨绿渠。
问舍何方如栗里,阜民无术拟华胥。
趋程预作凌晨想,回首高林思有馀。
偶借山家作公馆,曾誇公馆似山居。
酣眠且就藏春坞,静坐还怜涨绿渠。
问舍何方如栗里,阜民无术拟华胥。
趋程预作凌晨想,回首高林思有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偶然借宿在山中人家,仿佛将公馆布置得如同山居一般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沉醉,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偶借山家作公馆,曾誇公馆似山居”点明了借宿的地点和环境,诗人将山中简朴的居所比作豪华的公馆,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颔联“酣眠且就藏春坞,静坐还怜涨绿渠”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此处的生活状态。他在这里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然的怀抱,无论是酣眠于藏春坞中,还是静坐于绿渠旁,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颈联“问舍何方如栗里,阜民无术拟华胥”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他询问着是否能找到像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栗里那样,远离尘嚣、充满田园诗意的地方,同时又感叹自己无法像华胥氏那样,找到治理民众的理想方法。
尾联“趋程预作凌晨想,回首高林思有馀”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他预想着第二天的行程,心中却充满了对眼前这片高林美景的不舍,即使离开,思绪也依然停留在这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的作品。
故里溪头松柏双,来时尽日倚松窗。
杜陵隋苑已绝国,秋晚南游更渡江。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树密当山径,江深隔寺门。
霏霏云气重,闪闪浪花翻。
不复知天大,空馀见佛尊。
时应清盥罢,随喜给孤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