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日杂咏十首·其九》
《秋日杂咏十首·其九》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天南谁把尺书传,老眼经秋自不眠。

鼓角声回窗未掩,可堪残月到床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难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天南谁把尺书传”,以“尺书”这一古代传递书信的载体,暗示远方传来消息或思念,引发读者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之情。同时,“天南”二字,既点明了地理位置的遥远,也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寂的氛围。

次句“老眼经秋自不眠”,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年岁已高,秋夜难眠。这里的“自不眠”不仅指身体上的失眠,也暗含了心灵的不宁,可能是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忧虑,或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第三句“鼓角声回窗未掩”,通过“鼓角声”的描述,渲染了一种边塞或战场的氛围,但此处的“鼓角声回”并非战争的喧嚣,而是夜晚特有的宁静与和谐,与上文的“秋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意境。

最后一句“可堪残月到床前”,将画面推向高潮。残月的出现,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描绘。月光洒落床前,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深处,引发了更深的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静谧夜晚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四月十六陪茗香翁湘绮先生泛舟碧湖

胜侣忽相引,扁舟泛碧湖。

江山今古在,身世水云孤。

法乐自清妙,禅心宁有无。

爱兹泉石好,还约饭秋菰。

(0)

赠袁伯夔

武烈翊中兴,楚材冠当代。

文派亦俱昌,沿流等起废。

湘乡接桐城,雄跨欲无对。

羽翼郭与吴,云龙瞻进退。

湘绮别树帜,映古纷杂佩。

末运稍衰竭,能者犹数辈。

袁子生其乡,沾被笃所爱。

壮志遂时杰,纵辔忘历块。

惘惘终自返,一几八家在。

温故效语言,有颖出荒秽。

九霄湛露垂,挹之滋渴肺。

此事根效友,冥漠盈万态。

贱简竖儒业,孤呓绝狂吠。

我老馀诱子,物外馨謦欬。

(0)

庸庵用游半淞园韵见怀次答·其一

闲踪问园馆,晴色满江郊。

织浪回廊侧,楼烟秃柳梢。

杖寻晞发石,亭欠盖头茅。

清景摹乘兴,含毫浴砚坳。

(0)

庚申二月金左临招集钟山造林场余与冯蒿叟同车往会酒次主人出示新句和之纪兴

云片飞扶万嶂东,晴痕驰道破鸿濛。

横斜麦陇吹烟碧,高下花枝脱雨红。

支遁买山同夙愿,橐驼种树有新功。

楼栏对酒莺传句,哦立寒阳两秃翁。

(0)

次韵蒿庵老人见寄

轮蹄已劫风光去,聊叠盆花压酒筵。

冷接鹤声穿远海,闲寻蝶梦保馀年。

列仙自媚壶中景,望帝终迷剑外天。

峰壑吐晴笼白发,写愁犹有放生船。

(0)

为姚虞琴题吴柳堂侍御罔极图遗墨·其二

引枢苍黄出国门,痛兼夷祸翠华奔。

只今海市同燕市,遗像防污溅血痕。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