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谁把尺书传,老眼经秋自不眠。
鼓角声回窗未掩,可堪残月到床前。
天南谁把尺书传,老眼经秋自不眠。
鼓角声回窗未掩,可堪残月到床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夜难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首句“天南谁把尺书传”,以“尺书”这一古代传递书信的载体,暗示远方传来消息或思念,引发读者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之情。同时,“天南”二字,既点明了地理位置的遥远,也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孤寂的氛围。
次句“老眼经秋自不眠”,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年岁已高,秋夜难眠。这里的“自不眠”不仅指身体上的失眠,也暗含了心灵的不宁,可能是对往事的回忆,对未来的忧虑,或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第三句“鼓角声回窗未掩”,通过“鼓角声”的描述,渲染了一种边塞或战场的氛围,但此处的“鼓角声回”并非战争的喧嚣,而是夜晚特有的宁静与和谐,与上文的“秋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神秘的意境。
最后一句“可堪残月到床前”,将画面推向高潮。残月的出现,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孤独与寂寞的深刻描绘。月光洒落床前,不仅照亮了四周,也照亮了诗人的心灵深处,引发了更深的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静谧夜晚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
武烈翊中兴,楚材冠当代。
文派亦俱昌,沿流等起废。
湘乡接桐城,雄跨欲无对。
羽翼郭与吴,云龙瞻进退。
湘绮别树帜,映古纷杂佩。
末运稍衰竭,能者犹数辈。
袁子生其乡,沾被笃所爱。
壮志遂时杰,纵辔忘历块。
惘惘终自返,一几八家在。
温故效语言,有颖出荒秽。
九霄湛露垂,挹之滋渴肺。
此事根效友,冥漠盈万态。
贱简竖儒业,孤呓绝狂吠。
我老馀诱子,物外馨謦欬。
云片飞扶万嶂东,晴痕驰道破鸿濛。
横斜麦陇吹烟碧,高下花枝脱雨红。
支遁买山同夙愿,橐驼种树有新功。
楼栏对酒莺传句,哦立寒阳两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