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犬逐猿猴,猿猴跃上树。
嫠妇嫁鳏夫,灭烛无他语。
猎犬逐猿猴,猿猴跃上树。
嫠妇嫁鳏夫,灭烛无他语。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生动的场景,通过对比展现了人生的两种状态。
首先,“猎犬逐猿猴,猿猴跃上树。” 这句诗以猎犬追逐猿猴为背景,猿猴机敏地跳跃至树梢,象征着在追求与逃避之间的人类行为。猎犬代表了对目标的执着追求,而猿猴则象征着灵活应对和逃脱困境的能力。这种对比揭示了人在面对挑战时的不同态度和策略。
接着,“嫠妇嫁鳏夫,灭烛无他语。” 这句话将视角转向了社会关系,描述了一位寡妇嫁给一位丧偶男子的情景。在古代,寡妇再嫁往往被视为不道德的行为,因此“灭烛”暗示了这一事件在当时可能被遮掩或避免公开讨论。这句话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对于婚姻和家庭观念的保守态度,以及个体在社会规范下的选择与牺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界的动态与人类社会的静态,探讨了追求与逃避、个人选择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张力。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