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崙。
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
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
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寒泉发清池,藻鉴挠不浑。
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蘋蘩。
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
全此上善性,利用岂无恩。
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
持此安且静,用鉴暴与昏。
顷年时闻龙,渊室今应存。
秉简俗何陋,济舆惠亦烦。
谁知千载后,佛宫枕溪濆。
乔木上参天,绿竹盈短垣。
曾此埒金谷,神龙依祇园。
物理自古今,兴废复何言。
聊思郑国侨,殊胜汉张骞。
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崙。
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
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
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寒泉发清池,藻鉴挠不浑。
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蘋蘩。
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
全此上善性,利用岂无恩。
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
持此安且静,用鉴暴与昏。
顷年时闻龙,渊室今应存。
秉简俗何陋,济舆惠亦烦。
谁知千载后,佛宫枕溪濆。
乔木上参天,绿竹盈短垣。
曾此埒金谷,神龙依祇园。
物理自古今,兴废复何言。
聊思郑国侨,殊胜汉张骞。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河源、支流、清池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切感悟和赞美。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作者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回归自然本真的人生态度。
"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这两句表明作者对于那些能够长久地居住在美好自然环境中,终老于此的幸运者感到羡慕和赞同。这种情感展现了对远离尘世、与大自然为伴的人生状态的向往。
河源之广阔、支流之纵横交错,以及水流穿越九地的壮观景象,展示了作者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和亲近感。
"寒泉发清池,藻鉴挠不浑" 描述了清泉与池塘之间的清澈透明,反映出作者对于纯净之物的追求。"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蘋蘩" 中的“琉璃陂”和“碧波”形象,则增添了一份仙境般的美感。
诗中还穿插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如“顷年时闻龙,渊室今应存” 表示了作者对于过去历史遗迹的记忆和现在实际情况的比较。而"秉简俗何陋,济舆惠亦烦" 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不愿过多涉足人事的态度。
最后,诗人通过对郑国侨和汉张骞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个人评价,认为郑国侨之类的人物更胜一筹。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不同历史人物品格和成就的独到见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透露了一种超然物外、回归自然的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