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冯兼山》
《赠冯兼山》全文
明 / 弘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自放春閒三十春,不将花幔换车茵。

林庐妙得颠迂笔,风调疑兼晋宋人。

白足时来挥麈尾,青松手种作龙鳞。

高名久在堪招隐,再拜藏书弗敢尘。

(0)
鉴赏

这首诗以“赠冯兼山”为题,出自明代诗人弘觉之手。诗中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生活情趣与精神风貌。

首句“自放春閒三十春”,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在自然与时间的流转中自由自在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暗示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接着,“不将花幔换车茵”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他不以华丽的装饰或豪华的车乘为追求,而是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亲近。

“林庐妙得颠迂笔,风调疑兼晋宋人”两句,赞美了主人公的文采与风度,仿佛是晋宋时期的文人雅士,既有狂放不羁的个性,又不失温文尔雅的气质。这里通过对比古代文人的形象,表达了对主人公独特魅力的欣赏。

“白足时来挥麈尾,青松手种作龙鳞”描绘了主人公日常生活的场景。他穿着白足,手持麈尾(一种拂尘),在青松下劳作,既体现了他的闲适与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了他的智慧与修为。青松象征着坚韧与长寿,而“作龙鳞”则可能寓意着其人格的高洁与力量。

最后,“高名久在堪招隐,再拜藏书弗敢尘”两句,表达了对主人公高尚名声和丰富学识的敬仰。即使是在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中,他的名声依然被人所传颂,而他对待书籍的态度,既表现出对知识的尊重,也体现了其内心的纯净与谦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冯兼山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超然物外、风度翩翩的隐逸之士形象,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及人物品格的赞美与敬佩。

作者介绍

弘觉
朝代:明

猜你喜欢

乙未除夕为稽古诸传未竣漫吟五律·其三

颔下骊珠何处寻,灯前独对转沉沉。

然犀所见休惊怪,罔象相逢莫羡歆。

便使六经皆注脚,方知百世有同心。

请伊暂释怀中卷,糟粕安能尽古今。

(0)

十三长至西宁藩臣恭设龙位行五拜三叩礼臣同胡卫国率诸文武行十二拜恭纪

拜稽同上国,尊攘赖贤王。

望阙思龙衮,飞云动鸟章。

闭关三日后,化逆两阶旁。

百倍看兵气,齐兹仰帝光。

(0)

立秋前三日繇乐民之高凉

出门投袂更何之,后乐先忧此一时。

天涯频岁惊心骨,海角三秋接梦思。

西风昨夜扫胡穴,万里秋光净水湄。

捷书夜报同清昼,满目高雷出汉旗。

闻鸡击楫当年子,祖鞭无数并驱驰。

弹冠结绶何累若,岭外孤臣嘿叹咨。

沾巾呜咽翻倒极,忧喜同心日共持。

朝辞云木环千径,暮倚凉烟抱一枝。

兰皋有意浮幽壑,草色无端动野吹。

吾令羲和时弭节,上求下索敢云疲。

榛苓杳霭知何处,伊人宛在微堪觑。

岂俟葭苍问一方,始从露白淘千虑。

(0)

十八忠节吟三首·其一

周京周道已成今,空谷终须问尔音。

千里徒思奔踶马,三年颇怪不鸣禽。

榛苓但许依山隰,苗黍虚劳竞雨阴。

远听独烦君子讯,西方孰见美人心。

(0)

得肃之近集快读数遍作诗三首·其二

纸上声疑出,篇终意有馀。

理于玄引淡,神以静来虚。

幽涧流清澈,高云诏卷舒。

掀髯兼面壁,吾欲问其初。

(0)

过细柳营

细柳名归重厚儿,棘门霸上尔何为。

备胡但有将军令,开壁宁誇介胄仪。

此日徐行观戒约,他时坚卧识旌旗。

祇今按辔过前垒,天子当年不敢驰。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