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游延平溪源》
《三月游延平溪源》全文
宋 / 陈宓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

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

我与五士游,正值暮春时。

脩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

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

贪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

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

触热褦襶子,岂知世有斯。

题名峻壁间,用惬异日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ānyuèyóuyánpíngyuán
sòng / chén

yuánshùjìnbànzǎishǐnéngzhī

yuèzhuófēngsǒngxiāngcānyǒu

rénzhuóāntánzhù

shìyóuzhèngzhíchūnshí

xiūliángsānsuǒjìn

qīngyìngwénshízhūguāng

pínzhěfǎnliúwèipín

fēixuěyǒngqiānshíníngwèihánshǔ

chùnàidàizhīshìyǒu

míngjùnjiānyòngqiè

注释
溪源:溪流的源头。
半载:半年。
鸑鷟: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此处指山峰。
谭伫尼:谈论佛法的尼姑。
五士:五个朋友。
庐阜:庐山。
文石:有纹理的石头。
贪者:贪婪之人。
贫窭:贫困。
飞雪:大雪。
触热:忍受炎热。
题名:题写名字。
峻壁:陡峭的墙壁。
异日思:未来的回忆或思念。
翻译
溪流源头不远,走了半年才到达。
鹦鹉山峰挺立,仿佛约好了在此相见。
古人建有草屋的地方,可惜没有尼姑谈论佛法。
我和五个朋友游览,恰逢暮春时节。
这里有四三间修长的桥梁,尽显庐山的奇特风貌。
清澈的水流映照着花纹石头,犹如珠玉般闪烁。
贪婪的人反而不会欣赏,这些美景将留给贫困的人们。
即使飞雪覆盖,千石屹立,也不改其固守寒暑的决心。
那些忍受炎热的人,怎会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美景。
我们在峭壁上题字留念,日后回忆起来会感到满足。
鉴赏

这首宋诗《三月游延平溪源》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描绘了诗人游览溪源的所见所感。首句“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表达了诗人对溪源之地的向往和探访之不易,透露出一种期待和珍视之情。接下来,“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以山峰比喻高洁的人格,暗示诗人与山水之间的契合。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暗含对前人在此修身养性之地的遗憾,未能亲身体验。诗人与五位士友同游,“正值暮春时”,季节的美丽增添了游历的乐趣。他们欣赏到“脩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庐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的景象,如诗如画。

诗人感慨“贪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批评那些贪婪之人未能领略自然之美,而这些美景将永远为贫困者提供精神滋养。最后,“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表达出溪源景色的坚韧与恒久,不受外界变迁影响。诗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峻壁之上,期待日后回忆此行能带来满足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作者介绍

陈宓
朝代:宋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猜你喜欢

奉诏再任诸掾曹有诗因次其韵

天下英雄将相才,自铭重石画云台。

老夫不薄淮阳守,明诏幸缘黄霸来。

岂有豹文容雾隐,更惭鹏翼待风培。

诸卿相与望此府,诗笔纵横武库开。

(0)

夜三首·其三

流云卷残雨,初月净中宵。

秋色河汉白,凉风星斗摇。

暗萤犹奕奕,高树独萧萧。

客鬓非松柏,何时得后凋。

(0)

送张直温主簿赴南阳

张君年少予,冠岁聚公车。

留落成强仕,声名就子虚。

穰橙千户富,潭菊万家居。

吏隐何为乐,优游不废书。

(0)

去陈二首·其二

礼贤齐相国,爱客郑尚书。

徐孺曾悬榻,冯公预食鱼。

甘棠勿剪伐,客馆遂邱墟。

长铗还相语,冥鸿幸起予。

(0)

思归

扁舟到北郭,屣履向东门。

不改蓬蒿陋,犹怜松菊存。

因秋动归兴,值物怆离魂。

早晚城头月,呼儿坐小轩。

(0)

登浴室院阁·其二

稍出红尘外,方知万象虚。

林端辨远水,楼角怪行车。

灯续黄金像,香馀贝叶书。

谁能捐世事,即地亦山居。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