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
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
我与五士游,正值暮春时。
脩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
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
贪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
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
触热褦襶子,岂知世有斯。
题名峻壁间,用惬异日思。
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
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
我与五士游,正值暮春时。
脩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
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
贪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
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
触热褦襶子,岂知世有斯。
题名峻壁间,用惬异日思。
这首宋诗《三月游延平溪源》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描绘了诗人游览溪源的所见所感。首句“溪源数里近,半载始能之”表达了诗人对溪源之地的向往和探访之不易,透露出一种期待和珍视之情。接下来,“鸑鷟一峰耸,相参如有期”以山峰比喻高洁的人格,暗示诗人与山水之间的契合。
“昔人卓庵地,惜不谭伫尼”暗含对前人在此修身养性之地的遗憾,未能亲身体验。诗人与五位士友同游,“正值暮春时”,季节的美丽增添了游历的乐趣。他们欣赏到“脩梁四三所,尽得庐阜奇”,庐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尤其是“清波映文石,珠玉光陆离”的景象,如诗如画。
诗人感慨“贪者反不顾,留为贫窭资”,批评那些贪婪之人未能领略自然之美,而这些美景将永远为贫困者提供精神滋养。最后,“飞雪涌千石,宁为寒暑移”表达出溪源景色的坚韧与恒久,不受外界变迁影响。诗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峻壁之上,期待日后回忆此行能带来满足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张君年少予,冠岁聚公车。
留落成强仕,声名就子虚。
穰橙千户富,潭菊万家居。
吏隐何为乐,优游不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