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对离宫绣。听鼙鼓、鱼阳遗恨,乾坤罕有。
记得黄巾初入洛,朝士马都如狗。
还自许、师臣宾友。
谁把侍中貂细插,锦河山、忍被军声透。
八风舞,郎当袖。梨园白发潜悲吼。
谁信道、千秋南董,繫诸伶口。
马上弯弧争欲射,客有道旁泥首。
捧降表、夕阳亭候。
今日堂堂红烛里,正当年、肉袒牵羊叟。
头暗触,屏风后。
岭对离宫绣。听鼙鼓、鱼阳遗恨,乾坤罕有。
记得黄巾初入洛,朝士马都如狗。
还自许、师臣宾友。
谁把侍中貂细插,锦河山、忍被军声透。
八风舞,郎当袖。梨园白发潜悲吼。
谁信道、千秋南董,繫诸伶口。
马上弯弧争欲射,客有道旁泥首。
捧降表、夕阳亭候。
今日堂堂红烛里,正当年、肉袒牵羊叟。
头暗触,屏风后。
这首《贺新郎》词,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其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历史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词的开篇“岭对离宫绣”,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象,仿佛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空间之中。接下来的“听鼙鼓、鱼阳遗恨”,直接点明了主题,暗示着历史的悲剧与遗憾。通过“乾坤罕有”这一句,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历史现象的感慨,强调了其罕见性和不可复制性。
“记得黄巾初入洛,朝士马都如狗。”这一句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将黄巾起义的农民与朝廷官员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与混乱。接着,“还自许、师臣宾友”一句,似乎在反思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了对忠诚与友谊的重视。
“谁把侍中貂细插,锦河山、忍被军声透。”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通过“侍中貂细”的形象,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而“锦河山”则代表了国家的富饶与美丽。然而,军声的渗透,预示着和平与繁荣可能遭受破坏,引人深思。
“八风舞,郎当袖。”这一句描绘了战场上的激烈场面,通过“八风舞”和“郎当袖”这两个动态的意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英勇。
“梨园白发潜悲吼。”这一句将视角转向了艺术与文化,通过“梨园”这一象征戏曲的场所,以及“白发”这一老艺术家的形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在动荡时期可能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的担忧。
“谁信道、千秋南董,繫诸伶口。”这一句提出了一个疑问,即在历史长河中,是否有人能理解并记录下这些伶人的贡献与价值。这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地位的反思,也是对历史记忆与传承问题的探讨。
“马上弯弧争欲射,客有道旁泥首。”这两句描述了战场上的紧张局势,以及战败者向胜利者的投降姿态,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
“捧降表、夕阳亭候。”这一句描绘了投降仪式的场景,夕阳的背景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终结。
最后,“今日堂堂红烛里,正当年、肉袒牵羊叟。”这一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循环与变迁,以及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铭记历史教训。
整首词以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对历史变迁、社会现实、个人命运以及文化传承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陈维崧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与思考空间。
酥雨烘晴,早柳盼颦娇,兰芽愁醒。
九街月淡,千门夜暖,十里宝光花影。
尘凝步袜,送艳笑、争夸轻俊。
笙箫迎晓,翠幕卷、天香宫粉。
少年紫曲疏狂,絮花踪迹,夜蛾心性。
戏丛围锦,灯帘转玉,拚却舞勾歌引。前欢谩省。
又辇路、东风吹鬓。醺醺倚醉,任夜深春冷。
记移灯剪雨,换火篝香,去岁今朝。
乍见翻疑梦,向梅边携手,笑挽吟桡。
依依故人情味,歌舞试春娇。
对婉娩年芳,漂零身世,酒趁愁消。
天涯未归客,望锦羽沈沈,翠水迢迢。
叹菊荒薇老,负故人猿鹤,旧隐谁招。
疏花漫撩愁思,无句到寒梢。
但梦绕西泠,空江冷月,魂断随潮。
暗尘四敛。楼观迥出,高映孤馆。清漏将短。
厌闻夜久,签声动书幔。桂华又满。
闲步露草,偏爱幽远。
花气清婉,望中迤逦,城阴度河岸。
倦客最萧索,醉倚斜桥穿柳线。
还似汴堤,虹梁横水面。看浪飐春灯,舟下如箭。
此行重见。叹故友难逢,羁思空乱。
两眉愁、向谁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