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别五经春,近得诗篇意度新。
文字须为方外友,神仙元是世间人。
洞云玄虎司丹室,坛月清鸾礼玉宸。
坐对匡庐秋色好,欲将寄远苦无因。
山中一别五经春,近得诗篇意度新。
文字须为方外友,神仙元是世间人。
洞云玄虎司丹室,坛月清鸾礼玉宸。
坐对匡庐秋色好,欲将寄远苦无因。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的作品《次韵答上清道士》,通过对与山中道士的一别五年后收到诗篇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和友情的深深怀念。首句“山中一别五经春”描绘了时间的流转和个人经历的变迁,而“近得诗篇意度新”则显示出诗人对道士新作的欣喜和对诗意内容的新鲜感受。
“文字须为方外友”表达了诗人对道士以文字交流的敬重,认为文字超越世俗,成为他们之间精神上的朋友。接下来“神仙元是世间人”揭示出道教中的仙人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寓含着对超凡入圣境界的追求和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洞云玄虎司丹室,坛月清鸾礼玉宸”两句通过道教元素如丹室、玄虎、清鸾和玉宸,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仙境图景,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道教仪式的尊重。
最后,“坐对匡庐秋色好,欲将寄远苦无因”表达了诗人身处庐山美景之中,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将这份深情寄予对方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与道士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独特见解。
百粤山川险,中原鼓角悲。
诛秦任豪杰,称帝在蛮彝。
翡翠开黄屋,明珠饰大旗。
老夫原越吏,竖子岂王师。
霸气横沧海,雄图忆往时。
潮声吞日月,云气走蛟螭。
子女闾阎换,衣冠宛雒移。
莺花非旧苑,歌舞尚荒祠。
沃野馀千里,崇冈接九疑。
无人□□据,诸□正疮痍。
谪宦虞翻枉,成仙鲍靓迟。
五羊何缥缈,八桂自葳蕤。
未解青萍愤,空劳白石思。
浮丘春正好,且为酌金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