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野岸荻芦秋,不见戈船水上浮。
惟有清溪千尺塔,隔江犹似望烽楼。
萧萧野岸荻芦秋,不见戈船水上浮。
惟有清溪千尺塔,隔江犹似望烽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日江景图。诗人通过“萧萧野岸荻芦秋”这一句,以荻芦的萧瑟和秋天的凉意,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不见戈船水上浮”一句,暗示了和平的景象,与前文的秋意形成对比,也表达了对过往战争岁月的怀念或反思。
“惟有清溪千尺塔,隔江犹似望烽楼”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清溪千尺塔”与“望烽楼”的形象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感。塔与烽楼虽一静一动,却都承载着时间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和时光流逝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江边的景色,通过景物的对比和象征,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萧溪先生乐山者,结屋临溪颇幽雅。
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
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层阁忽从天际来,飞泉远自峰头泻。
半山云气千峰白,满谷霞生万岩赭。
野桥日落行人稀,幽径花开知者寡。
萧溪闲居昼多暇,坐对此图看不舍。
平生况复能食力,春作锄犁躬自把。
短蓑朝耕陇上云,长檠夜落书边灺。
有时归来面盟鸥,鲸吸春醅知几斝。
登高或着谢傅屐,带酒何妨远公社。
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
醉中邀我赋长篇,老我才疏不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