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仙学堂》
《仙学堂》全文
宋 / 李仲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天人异所禀,事物皆生知。

强名仙学堂,此语将谁欺。

我欲借隙地,虚檐敞茅茨。

琅琅诵玉章,勉力探希夷。

(0)
注释
天人:指天性或天赋。
异所禀:各自不同的天赋。
事物:万物。
皆:都。
生知:天生就有的知识。
强名:勉强称为。
仙学堂:超凡的学堂(这里可能指的是修道或学习高深学问的地方)。
欺:欺骗。
借隙地:找一块空地。
虚檐:简陋的屋檐。
敞茅茨:敞开的茅草屋。
琅琅:形容读书声清脆。
诵玉章:朗读珍贵的经文或文章。
勉力:尽力。
探希夷:探索深奥难解的事物(希夷:玄妙、深奥)。
翻译
人的天赋各不相同,万物的知识自然具备。
勉强称作仙人的学堂,这话又能欺骗谁呢?
我想要借一块空地,建造简陋的房屋。
大声朗读珍贵的经文,尽力探索深奥的哲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仲光的作品,名为《仙学堂》。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颇有深意,下面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先,“天人异所禀,事物皆生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赋与自然智慧的认识,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的不同以及万物之中自带的智慧。这里“异所禀”指的是人类与自然界的区别,而“生知”则是对事物本身就具有的知识和智能的肯定。

接着,“强名仙学堂,此语将谁欺”两句,诗人质疑了所谓的“仙学堂”,即人们追求仙道或高深学问时的动机。这里的“强名”意味着强行给予一个名字,而“此语将谁欺”则是在探讨这样的称呼是不是一种自欺欺人。

在接下来的两句“我欲借隙地,虚檐敞茅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隙地”指的是空闲之地,“虚檐敞茅茨”则描绘出一种简陋而宁静的居所。

最后,“琅琅诵玉章,勉力探希夷”两句中,诗人通过“琅琅诵玉章”来表达对古典经典的尊崇和学习,而“勉力探希夷”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未知领域和深奥知识的探索与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现了李仲光对于生命、智慧以及学问的独特见解,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

作者介绍

李仲光
朝代:宋

仲光字景温,号肯堂,崇安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官汀州、雷州教授。有肯堂集,不传。
猜你喜欢

书怀呈曾性之

览镜叹头颅,梅花一样臞。

病因吟后有,愁到醉边无。

心事归梁燕,年华过隙驹。

世途难著脚,况复是江湖。

(0)

题金粟洞

名山洞府三十六,若拟帽峰犹未足。

有人曾此坐丹炉,有人曾此安棋局。

一朝悟道归去来,依旧紫云锁林屋。

武荣贾客来洛阳,手携尺书叩岩谷。

觌面亲逢吕洞宾,有眼不辨郑文叔。

功成行满欲度人,酬之遗以半升粟。

岂知粒粒皆金砂,一服可但能辟谷。

先嗔后喜来重寻,痴心才动隔山谷。

故老相传金粟仙,凌霄有塔苍标玉。

乾坤外物号无尘,凡夫到此懒著脚。

我来稽首问先生,若为乞得壶中药。

刀圭分与医国人,却入深山抱幽独。

先生道我亦不尘,且走千岩并万壑。

它时相过岳阳楼,定把奇书与君读。

(0)

次秀野使君见寄

分阃南来征弗庭,荐贤须到李阳冰。

不从沙漠去投笔,便向云山学负苓。

铃阁祇今增玺绶,路车何日饰钩膺。

匣中古剑牢收拾,下取须防有六丁。

(0)

霸王庙

慄悍攻城大不仁,拔山力尽误终身。

当初不学古兵法,到了翻成霸罪人。

未造汉时知有汉,岂堪秦后又生秦。

咄嗟气象今何在,千古空留土木神。

(0)

雪中杂兴四首·其一

六花正零乱,却与雨相和。

地面频频化,山头渐渐皤。

歌楼寒较少,穷巷积偏多。

百卉归根后,惟松不改柯。

(0)

郊行

杜鹃声里又花红,处处阴云日影蒙。

心事太平人事好,眼前无物不春风。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