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作品,题目为《送刘思复南河从军》。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其从军生活的祝福与期望。
"七千里别宁无恨,且贵从军乐事多。"
这两句写出了对朋友远行从军的无限宽慰和美好祝愿。"七千里"形容离别之遥远,而"别宁无恨"则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情怀,即使是长久的分别也没有遗憾。"且贵从军乐事多"则强调了朋友在军中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
"不驻节旄先候发,偶逢山寺亦难过。"
这里描绘了一种行军速度之快和旅途之艰辛。"不驻节旄先候发"说明军队的进程迅速,不等待任何仪式就立刻出发。而"偶逢山寺亦难过"则形容即便是遇到山寺这样的静谧场所,也难以停留,表明了旅途的急迫。
"蛮人独放畬田火,海兽群游落日波。"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边疆战地的异域风光。"蛮人独放畬田火"中的"蛮人"通常指的是中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而"独放畬田火"则可能是描述一种农耕生活或战争中的情景。"海兽群游落日波"则描绘了一种夕阳下大海中海兽嬉戏的壮丽画面。
"远作受恩身不易,莫抛书剑近笙歌。"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朋友从军生活中的感悟和期望。"远作受恩身不易"强调了在边疆战地接受朝廷恩惠的珍贵,同时也暗示了身体安全难以保障。而"莫抛书剑近笙歌"则是对朋友的一种提醒,即便是在军中也不应放弃读书和武术的修习,以备不时之需。
谷中之粗惟大麦,老农岁饥如玉粒。
何意天将绝人食,十亩不得收一石。
陈红无钱充贵籴,三日不饭无气力。
母妻嗷嗷儿女泣,旱苗不雨生蟊螣。
君不见城中官长不忧耕不忧织,日日公堂命筵席。
肉羹鱼脯嗔,变色怒把里翁鞭。
君不见桃李花,随风飘宕落谁家。
又不见君子竹,叶叶冰霜守寒绿。
忠臣许身能殉国,列女许身心不惑。
沈家有女子,未嫁夫已死。
自言生为夫家人,死作夫家鬼。
有眼不识夫君面,妾心如石不可转。
有足不及夫家门,妾身安得如车轮。
东流之水来胥溪,万年不复流向西。
妾身愿随水流去,直到黄泉葬夫处。
嗟哉陆家女死馀千年,今得此女心同然。
后恐太史遗青编,援笔特书贞女篇。